朱标听着朱宇的话,眼中渐渐露出惊喜之色,他没想到朱宇竟能说出这般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治水之策,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兄长这法子听起来颇为可行,只是具体实施起来,恐怕还需诸多考量,不过此刻也顾不得许多了,咱们这便进宫面见父皇吧。”
两人即刻动身,朝着皇宫大殿赶去。
一路上,朱标看着朱宇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赏与期待,朱宇则暗自庆幸自己平日对明史的深入研究此刻能派上用场,同时也在心里默默梳理着接下来要说服朱元璋的言辞。
来到大殿外,便听到里面传来大臣们激烈的争论声,有的主张加大赈灾力度,从各地调集粮食和物资运往灾区;有的提议征调更多劳力去加固堤坝,却又担心影响各地的农时;还有的建议请道士做法事,祈求河神庇佑,众说纷纭,却始终没有一个能让众人信服的万全之策。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满是烦躁。见朱标和朱宇前来,眉头微微一皱,语气不善地问道:“你们来此作甚?”
朱标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方才兄长听闻黄河水患之事,想出了一些治理的法子,儿臣觉得颇有几分道理,特带兄长前来向父皇建言。”
朱元璋有些狐疑地看了朱宇一眼,冷哼一声道:“他能有什么法子?莫不是又来胡言乱语,扰乱朝堂秩序。
往日里他可从未对这些正事上过心,只知整日里荒唐度日。”
朱宇赶忙跪下,抱拳说道:“父皇,儿臣此次是真心想为治理水患出一份力,绝无半点玩笑之意。
儿臣以为,这黄河水患需疏堵结合,既要加固堤坝,又要开挖新河渠引导河水入海,同时妥善安置受灾百姓,发放救灾物资,或可缓解此次灾情。
古往今来,诸多治水成功的案例皆是遵循此理,儿臣曾查阅诸多古籍,深入研究过,还望父皇明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听了朱宇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个往日里只知玩乐的儿子,今日竟能说出这般靠谱且头头是道的话来,不禁重新审视起朱宇来:“哦?你这法子倒是新鲜,可有何具体依据?说来给咱听听。”
朱宇心中一凛,知道此刻必须说服朱元璋,他深吸一口气,凭借着自己对历史上诸多治水案例的详细了解,有条不紊地说道:“父皇,远的不说,就说前朝治理黄河水患,那大禹治水便是采用疏导之法,顺应水性,最终成功平息水患,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再看本朝,之前几次小规模的治水尝试,单靠堵截,虽一时见效,却未能长久,河水总会再次泛滥。
而开挖新河渠,便能分担河水流量,使其顺畅入海,这就如同给奔腾的河水另辟蹊径,减轻主河道的压力。
再者,保障百姓生活,让他们衣食无忧,他们才有心思、有力气参与治水之事,如此相辅相成,方能奏效。
儿臣这些日子在家中闭门思过,反思过往荒唐,便潜心研读古籍,期望能为大明做些实事,故而想出了这些法子,还望父皇相信儿臣这一回。”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觉得朱宇所言确实有理,脸色也缓和了些:“哼,算你今日还有些用处,不过这治水之事事关重大,不可儿戏。
朕命你与太子一同负责此事,若能妥善解决水患,朕便既往不咎,若是办砸了,朕定不轻饶!”
朱宇赶忙磕头谢恩:“多谢父皇信任,儿臣定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朱标也说道:“父皇放心,儿臣与兄长定会齐心协力,早日平息水患,让沿岸百姓重归安宁。”
从皇宫出来后,朱宇心中既激动又紧张,这无疑是他改变自己形象、赢得朱元璋信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完成系统主线任务的关键所在,可这治水工程千头万绪,困难定然不少,只是不知道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战在这复杂的明朝世界里等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