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经过这一番商讨,原本对朱宇心存疑虑的官员们,态度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治水方案的细化讨论中。
经过数日的紧张筹备,治水工程终于正式动工了。
朱宇与朱标亲自来到黄河岸边,望着那波涛汹涌、泛滥肆虐的黄河水,心中皆是一片沉重,同时也涌起一股坚定的决心。
沿岸已经聚集了从各地征调而来的民夫,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朴实和坚毅,期望着能通过自己的劳作,让家园早日恢复安宁。
朱宇看着这些百姓,心中感慨万千,对身旁的朱标说道:“二弟,你看这些百姓,他们本就深受水患之苦,如今还要来参与治水,实在是不易啊。
咱们定要把这事儿办好,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朱标神色凝重地点点头:“兄长说得是,这治水不仅是为了父皇的嘱托,为了大明的江山,更是为了这些受苦的黎民百姓啊。”
说罢,两人便开始巡视各个施工地点,鼓舞民夫们的士气。
朱宇走到一群正在搬运石料的民夫中间,蹲下身子,帮着一位老者抬起石料,一边抬一边说道:“老伯,辛苦你们了,等这黄河水患治理好了,大家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小主,
那老者抬起头,看着朱宇,眼中满是感激:“大公子能亲自来帮忙,还这么关心我们,咱就是再苦再累也值了呀。”
朱宇又与民夫们聊了几句,了解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得知有些民夫吃不饱饭,体力跟不上时,他眉头紧皱,立刻找来负责后勤的官员。
严厉地说道:“这些民夫都是来为治理水患出力气的,若是连饭都吃不饱,如何能好好干活?
必须保证他们一日三餐都能吃饱,饭菜的分量和质量都不能差,若有懈怠,我唯你是问!”
那官员吓得赶忙应诺,下去安排去了。
朱标看着朱宇的举动,心中很是欣慰,笑着对他说:“兄长如今是越发懂得体恤百姓了,有你这般用心,这治水工程定能顺利不少啊。”
朱宇却摇摇头:“二弟,这都是我该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这大明江山的根基,咱们可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然而,治水工程并非一帆风顺。
没过几日,就传来了新河渠施工处遇到了坚硬岩石层,工程进度受阻的消息。
朱宇听闻,立刻赶了过去。
到了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对着那岩石层发愁,用简单的工具根本难以开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