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低下头:“大公子,据说是在运输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部分货物受损。
但对方却认定是我们以次充好。”
朱宇思索片刻,说道:“你回去告诉苏启和王老板,先稳住对方,不要与他们起冲突。
我会派一位精通贸易和外交的官员随你一同前往,与对方协商解决此事。
务必查明货物受损的真正原因,若是我方责任,我们绝不推诿;
若是对方故意刁难,也不能任他们欺负。”
信使领命离开后,朱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内有改革受阻,外有海盗威胁和贸易纠纷,大明正处于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但他深知,自己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凭借智慧和毅力,带领大明走出困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宇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
农业示范田开始有了起色,新种植技术展现出了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学习;
抵制商业税收改革的富商受到了严惩,罢市风波逐渐平息,商业秩序开始恢复;
教育改革在重新选拔教师后,各地学府陆续开课,朗朗书声再次响起;
沿海巡逻队加强巡逻后,成功击退了几股小规模的海盗,让海盗有所忌惮;
与周边国家关于联合围剿海盗的谈判也有了进展,部分国家同意派出军队参与行动;
派去解决贸易纠纷的官员与苏启、王老板会合后,正与陌生国度进行艰难的谈判。
朱宇明白,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前方的路依旧充满挑战。
他每天都在书房工作到深夜,反复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如何彻底解决海盗问题,如何拓展海外贸易。
他深知,大明的未来,全系于他一身,他不能有丝毫懈怠。
一日,朱宇正在书房研究军事地图,思考围剿海盗的战略部署,朱标走了进来。
“兄长,你又忙到这么晚,要注意身体啊。”朱标关切地说道。
朱宇抬起头,微微一笑:“小标,我没事。
如今大明处于关键时期,我怎能安心休息。”
朱标疑惑的看着朱宇:“兄长为何这般称呼?”
朱宇伸了个懒腰,笑了笑:“尊重各位宝贵意见,读者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