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直沉默的朱标站了出来,他面带微笑,声音温和却坚定:“父皇,兄长所言极是。
新政是为了让我大明走向繁荣富强,初期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
然而,右丞相孙德远却出列反驳,孙德远身形高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他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与大公子所言固然有理,但新政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新政中的教育改革,引入西方的奇技淫巧之学,这会让我朝的学子们误入歧途,丢失我华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朱宇看向孙德远,眼神坦然,不卑不亢地说道:“孙丞相,教育改革并非摒弃传统文化,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若我大明的学子们只知诵读圣贤书,而不懂天文、地理、算术、格物等实用之学,如何能肩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
孙德远还欲反驳,此时,礼部侍郎李明站了出来。
李明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睿智。
他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新政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新政评议机构,由各部门的官员和民间的贤达人士组成,共同监督和完善新政,确保其符合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朱元璋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做思量。今日朝议暂且到此,众爱卿退下吧。”
大臣们纷纷行礼,鱼贯退出朝堂。
朱宇和朱标并肩走在最后,朱标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兄长,今日朝堂上的争论激烈,保守势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
小主,
朱宇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说:“二弟,不必担忧。我们要尽快收集新政推行以来的成果数据,以及各地百姓受益的实例,呈递给父皇。
同时,联络支持新政的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继续为新政发声。”
朱宇心中想着,这也是完成系统任务的关键一步。
朱标微微点头,说道:“兄长所言极是。只是,保守势力根深蒂固,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朱宇拍了拍朱标肩膀,安慰道:“放心吧,二弟。新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妥善应对,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了奉天殿。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们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