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对使者说道,语气冰冷得仿若寒冬的冽风,能让人瞬间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使者如获大赦,连忙退下。
朱宇独自一人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似踏在自己的心尖上。
他深知,此事必须慎之又慎地处理,稍有差池,便可能如点燃导火索一般,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内乱,让大明江山社稷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思索良久,他决定先召集几位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不多时,兵部尚书王猛、吏部尚书刘成、亲王朱标匆匆赶来。
三人一踏入御书房,便整齐地跪地行礼,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宇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神色凝重地将宁王的密信递给他们传阅。
三人依次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陛下,朱棡这是狼子野心,公然谋反,其罪当诛,绝不能放过他!”
兵部尚书王猛性子最为急躁,看完信后,猛地一拳砸在身旁的桌案上,怒目圆睁,大声吼道。
他的拳头紧握,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脸上满是愤怒与不甘,仿佛恨不得立刻提枪跨马,奔赴战场,将朱棡这个叛贼斩于马下。
吏部尚书刘成则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又带着几分忧虑:“陛下,此事固然严重,但目前还只是宁王的密报,尚未有确凿的证据支撑。
倘若贸然兴兵问罪,万一有所误会,不仅会寒了藩王们的心,让他们对朝廷心生嫌隙,还极有可能引发其他藩王的恐慌与不安,致使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难以收拾。”
朱宇微微点头,对刘成的话表示认可。
小主,
随后,他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标,温和地问道:“二弟,你有什么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朱标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神色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臣弟以为刘大人所言极是。
依臣弟之见,我们不妨先派遣精干的密探,秘密前往朱棡的封地,展开细致入微的调查。
待掌握确凿无疑的证据后,再果断采取行动,这样方能师出有名,万无一失。
同时,可先以犒赏之名,选派一位能言善辩、心思缜密的使者前往,借此机会,仔细观察朱棡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试探他的真实态度与意图。”
朱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觉得朱标所言甚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