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决定,在京城郊外选址建立科技学院,同时在各地设立科技研发机构。

他任命徐光启为科技学院的院长,负责学院的筹备和教学工作。

然而,就在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朝中的一些保守势力对建立科技学院和研发机构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对传统教育和学术的冲击。

“陛下,祖宗传下来的科举制度和太学才是培养人才的正道。如今您要建立什么科技学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一位老臣跪在地上,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宇看着这位老臣,神色平静地说道:“爱卿请起。朕并非要否定传统教育,而是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科技学院的建立,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这与传统教育并不冲突。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人才。”

老臣听后,虽仍心有疑虑,但也不好再多加反对。

与此同时,在民间,一些百姓对科技的认知也存在偏差。

他们认为科技是奇技淫巧,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

这给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朱宇得知这些情况后,决定亲自前往民间,向百姓宣传科技的重要性。

他微服出巡,来到京城的集市上。

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朱宇走到一个卖农具的摊位前,拿起一把新型的农具,对摊主说道:“老板,你这农具看起来很特别,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摊主笑着说道:“客官,这是朝廷推广的新型农具,用起来省力,效率还高。以前一天干不完的活,现在半天就能干完。”

朱宇又问道:“那你觉得这科技对老百姓有好处吗?”

摊主连忙点头:“当然有好处了!有了这些新玩意儿,我们种地轻松多了,收成也更好了。就是有些人还不太相信,觉得是骗人的。”

朱宇听后,心中暗喜。

他知道,只要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好处,他们就会支持科技的发展。

于是,他在集市上向百姓们讲述了科技在农业、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和好处,百姓们听后,纷纷表示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科技产品。

回到宫中后,朱宇更加坚定了推进科技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