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一表人才,凌卫明特许他入京,担任翰林编修一职。
此时的凌卫明,在京城的权势如日中天,已然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但凡朝政大事,必先呈交国公府批阅,而后才送往大内审阅。
短短三个月,他批阅奏章多达五百封,而朱慈烺竟无有不准,凌卫明的权势可见一斑。
这日,惠王、瑞王被押解进京受审,大殿之上,气氛凝重。
按照惯例,郑集上前一步,神色庄重地上奏道:“瑞王、惠王、福王皆有反叛行为,此事关系重大,兹事体大,臣等不敢擅自做主,特敬请皇上旨意。”
朱慈烺一如从前,不假思索地说道:“此事应先征求太傅意见。”
凌卫明坐在龙椅旁边,只是简单作揖致谢,便面向群臣,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三王造反,证据确凿,原本应灭族,但陛下仁慈,不愿多造杀孽。全数囚禁天牢,亲族全部除去宗室待遇,贬为庶民。”
群臣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流程,静静地等着朱慈烺点头同意。
谁也没有想到,朱慈烺竟然说出一句:“太傅何故如此狠心?”
凌卫明顿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朱慈烺今日居然敢抗拒自己。
他回头紧紧盯着朱慈烺,那凌厉的目光直看得朱慈烺心里发毛,不自觉地低下头来,又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凌卫明见状,心中虽然恼怒,但还是强压着情绪道:“罢了,皇上既然宅心仁厚,三王贬为庶民,在京择一宅院,顺天府派人看护即可。皇上,这等处置可还满意?”
朱慈烺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试探,继续说道:“那朱家宗室子弟多有与朕相熟之人,太傅可否能免了他们的罪责。”
凌卫明扭过头,“啧”了一声,脸上满是怒意。
“皇上!宗室子弟空费国家俸禄,却不思报效,留之何用。若真有才学,尽可当兵做官,哪怕去做工做农也是有尊严之事。还用给他们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