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更是花费几十年,把一些世代自治,几百上千年的土司收拾了,而在东北,女真、蒙古更是门下一条狗,东南也是治理的倭寇不敢上岸。
日本统一后,野心空前膨胀的丰臣秀吉也不敢从东南沿海登陆入侵大明,只想攻下朝鲜半岛,发展壮大,再慢慢蚕食辽东,进而入主中原。
结果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步就遭到大明的迎头痛击,直接派兵进入藩国作战,何其强大。应运而生了以西麻东李为代表的一大批将门世家。
其实真正让朱慈烺惊讶的是,万历整朝都在主动向外作战,而不是被动防守,从翰林史料和内府记载,当年入朝作战,因全是山地泥洼,明军强大的铁骑和军力上的人数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小日子在朝鲜打起了游击,拖了几年的大明受不了了。
万历和当时的内阁拿出了一个相当大胆且霸道的计划,那就是抽调广东水师、福建水师、浙江水师及长江常备水师,南京水师,集水师大军十五万,从福建出发,沿琉球群岛,釜底抽薪,直捣黄龙,直接进攻日本本岛,迫使日本在朝二十万武士回救。
再配合从朝鲜追击的北方水师、陆军,以对马岛为突破口,两面夹击日本,一旦登陆,那就毫无顾忌了,能大大节省国家军费开支,而小日子国土不像朝鲜半岛,明军骑兵一旦登陆,日本必败无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南方水师都即将集结完毕,整装待发的时候,丰臣秀吉这老贼竟然死了,死了。。。
这一下形势大变,朝鲜半岛日寇开始大溃败,明军在朝鲜如入无人之境,斩杀、俘虏倭寇十万余人,朝鲜战争大获全胜。
小主,
而这时,大明本应乘胜追击,攻入日本本土算账的时候,自宋朝开始被朱程理学阉割的儒学,教出来的士大夫开始发力了,认为连年征战,国库快要撑不住了,应当趁大胜,体面的撤兵休战,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理由就是,一:国家财政下滑,撑不住了,再征日本,一旦陷入拉锯战,大明必然率先撑不住,可能大败而归。
二:强大如元朝,两度征伐日本,折戟而归,证明日本确实不好进攻,可能会走元朝的老路。
三:日本乃太祖钦定不征之国,藩国可以不懂事,我宗主国确需宽宏大量,教化众生,不应睚眦必报,损害泱泱中华上国的气度。
朝中清流大谈其道,而大明顶级高层基本都是清流出身,最后内阁也不得不妥协,气的万历皇帝直接开摆,咽不下这口气。
张居正给他挣下的家底,被这场战争差点拖死,完了还不能赚回来,本来国本之争万历还没那么气,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立福王不合规矩,他为了爱妃不得不做样子争一争。
最后结果他更是清楚,国朝三百年,立嫡立长,从未有任何一任皇帝能改变,强势如成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自己还能比成祖牛?
所以他做戏的成分居多,心里也压根就没想过立福王为太子,所以万历前期中期,那是该争争,该处理国事处理国事,大家心知肚明,在朝鲜战争之前,万历还没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