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
“就是,何必如此着急呢。”
虽然有附和的了,但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在北京好好享受生活,受了一辈子苦的泥腿子,可没那么快从这高品质生活的温柔乡中走出来。
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从来都是农民军的通病,所以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两千多年里,农民起义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但何以只有区区刘邦和朱元璋两人成功?所以,并不是谁都可以像刘邦和朱元璋这样伟大,成就皇图霸业。
可笑有些人还看不起刘邦和朱元璋,认为没有他们,还会有项羽、陈友谅继续做刘邦和朱元璋做的事,只是时代成就了他们而已,换谁去都行的。
简直就是搞笑,两千年只出了两个这样的人,竟然还谁都可以?
楚霸王攻破咸阳就开始大肆分封天下,等着做天子了,丝毫不顾军阀遍地,秦军亦有几十万精锐在外,就算没有刘邦,说不得就被别人窃取或是被秦军反攻。
陈友谅更是,占据那么富庶的地盘,那么多军队,那么好的地势,竟然动都不动,反过来四处讨伐平定天下的是比他弱小的多的朱元璋。
这种制霸一方便满足的小农思想,简直太符合农民军的风格了,没有朱元璋,陈友谅这种货色,最多追平南宋。
至多十几年,蒙元吸取教训,整顿内部,必然再次南下,秋风扫落叶般扫平陈友谅,简直如喝水一样简单。
没有朱元璋,还真不会再出现一个类似大明一样的关键性朝代,朱元璋的一生都在进取扩展,不厌其烦的北伐。
是他明白,不思进取等蒙元缓过气来,就是大明的灾难,要不断北伐,打垮他,大明才能长久,才能不步宋朝后尘。
收复云南和河西走廊,是怕蒙元再次走由西向东的大迂回战术包围中原,从古至今,有几个农民军起义会如此进取,一生不怠?换个人行吗?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不行。
还有说陈友谅、张士诚菜的,说蒙元后期腐烂的不行了,谁去都能赢,整个元末就是菜鸡互啄。
呵呵,恰恰相反,分裂上百年的,被演义吹得巨高的三国时期,那才是真正的菜鸡互啄,几年、十几年平定天下的才是真正的精锐正面硬刚,你刚赢了就是你的天下。
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势均力敌的对手能互扯几十年,那不是势均力敌,那就是菜,心里没底,不敢动,不敢出全力。
还有元军烂透了的说法,明军就是出名的捡便宜的,是个人都能捡。
呵呵,蓝玉捕鱼儿海击破元廷的时候,蒙元还有十几万的骑兵,就这,还是老朱不断北伐后的结果,十几万骑兵啊,再次南下灭宋朝两个来回都有余,这叫烂透了的元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