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圣明。”又是张有誉先开口,老脸又笑开了花。
“臣遵旨,必当筹备妥当。”黄锦也是笑容满面,啧啧,一百二十万两的经费啊,还好自己脑子转得快。
这时,其他大臣已经眉头紧皱了,不是不同意,而是在绞尽脑汁的想,自己衙门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请款,机不可失啊。
“启奏殿下,南京刑部大牢年久失修,臣请修缮。”刑部尚书胡应台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嗯。。。刑部所请,在理。”朱慈烺沉吟一下说道,但还没等胡应台脸上的笑容扩散,朱慈烺接着道:“但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刑部以后着人提领全部监狱,服牢役三年以上刑罚,全部押解至海军两军服役。”
“海军可是到处缺苦力搬运、水手等活,大可去得,判几年就去海军服役几年,以后除了短期羁押,其余已判囚徒,全部押解海军,所以大牢不修也罢,户部拨一万两银子给刑部,修缮必要的羁押牢房即可。”
“遵旨。”“遵旨”张有誉应了一声,胡应台也怏怏的应了一声退下。
这让大家脑子一清,嗯。。。。看来也不是有求必应,还是好好想想,要有正当的,无法拒绝的理由才行。
“还有吗?”
“臣瑾奏,北地有些官员失地,已撤回南京,当如何处置,请殿下裁决。”吏部尚书张慎言出列奏请。
“嗯,这确实是个麻烦事儿,不过北地的官员,大多为南方人,嗯。。。元辅,你说说看。”朱慈烺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是,老臣以为,这些官员失土有责,当革职查办,但也有非战之罪,臣建议,先冠带闲住,之后视情况再起复吧。”
“次辅说说。”
“元辅所言有理,现在确实需要稳定人心,不宜太过苛责,待收复失地后,再行起复也未尝不可。”吴牲也是附议。
“三辅说说。”
“臣建议革职问罪,忠君之事,守土有责,治下流寇四起,民众从之,当以施政不当论处,以警示其他各治所,引以为戒。”李邦华倒是冲脾气,敢于得罪人。
“嗯,李阁老也言之有理。吏部可有腹案?”
“启禀殿下,吏部并无擅断之策,但三位阁老之言,臣以为吴阁老所言有理,现下已是人心不稳,不可再过于激烈处理,且给这些人一些希望,也有助于反攻的引导和风向,利大于弊。”
张慎言倒是无所顾忌,直接选择附议次辅的提议。不过也是无可厚非,虽然中后期内阁实际统领六部,但吏部天官权势依然巨大,要是不配合,内阁施政也是艰难,所以大明的吏部一般都是并不怵内阁的。
“嗯,虽然守土有责,但天灾人祸密集,人力不可挡也,确实非战之罪,朝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按张尚书的意思办吧。”
“你是天官,想来考虑必然妥当,孤就采纳你的建议吧,另外,孤再加一条,籍贯南方的,返回祖籍冠带闲住,祖籍北方的,回不去的,俸禄照常发放吧,既然仁慈处理,那就做彻底一点。”
“殿下仁爱,臣替北地官员谢殿下恩典。”张慎言倒是没要钱,奏完就退下了。
“下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