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巳时,谨身殿。
崇祯坐于上方主位,下方是朱慈烺上次朝会提出的改革措施,两排太师椅排出去不远,一列十个座,两座之间有一茶几,上奉香茗。
左右各列两列,总共就是四十个座,各衙门正职参会,其实还坐不满。按照上次的人数来看,也就三十多人。
参拜过后,坐于御台上左前方的朱慈烺主持,挥手道:“王大伴,将锦衣卫奏报给大家读一读。”
“是,奴婢遵旨。”王承恩从太子案几上拿起奏报,将吴三桂投敌、李自成大败的军报读了一遍。
崇祯也是一怔,吴三桂,果然还是投敌了,自己最后的期望啊,果然还是负了朕啊。
“众卿都说一说吧。”朱慈烺开口道。
陈演起身躬礼,开口道:“陛下、殿下。”
“元辅坐下说,以后谨身殿议事,要说话,坐下说就行,不必站起来行礼,提高效率。”朱慈烺规定。
“臣谢恩。”陈演坐下拱了拱手,说道:“臣以为,按照朝廷上次的推断,现在基本符合,吴三桂果然投靠建奴,联手伏击李自成。”
“既然如此,朝廷当按照既定策略,向中原一带增兵布防,使李自成首尾不能相顾,让他们先在北直隶狗咬狗。”
“命孙传庭所部进发西安府,命海军偷袭金洲卫、复州卫,使建奴和李自成皆不能全力出击,在北直隶消耗,朝廷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方为良策。”
崇祯:????这是谁?这还是我认识的陈演吗?你他娘的以前上朝,三脚踹不出个屁,就会和稀泥,现在竟然提出这么有理有据,有建设性的方略?你他娘的以前演我?
“臣另有看法,陛下、殿下,臣以为,李自成大败,已成惊弓之鸟,若孙督师领兵逼近西安,李自成恐有放弃北京,回援西安老巢的风险。”
“到时岂不是将北直隶和山西拱手送给建奴了吗?所以,水师可行,陕西和河南还是暂时按兵不动的好。”李邦华拱手提出另议。
崇祯点了点头,示意对李邦华的话认可,当年李邦华整顿过京营,能力显着,他记得很清楚,要不然,崇祯十七年的京营,恐怕就拉不出两万多人了。
“臣以为,应当先不管北地,做好监视即可,应当全力调集兵马,扑灭张献忠所部,拿下四川,使朝廷和陕西孙督师所部联通。”
“到时不管是夹击李自成,还是运送物资支援孙督师所部坚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吏部尚书张慎言建议。
崇祯又点点头,表示说的不错,言之有理,这样,就先立于不败之地了,不若,等朝廷进剿李自成时,张献忠再从屁股后面来一刀,可不就成了早期剿灭流寇的翻版了嘛。
“臣附议。”
“臣赞同元辅的建议,李自成要想回救,从北京到西安,两千余里,他哪里赶得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陕西光复,守好他的山西、北直地盘,那样,就更能逼着他在北直隶直面建奴了。”左都御史刘宗周认为四面出击好。
“刘爱卿所言也有道理。”崇祯赞同道,确实,李自成收到消息,黄花菜都凉了,只能固守北直隶,而朝廷暂时不出潼关,守住陕西也不怕张献忠背后捅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