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的朝会。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命皇太子朱慈烺,率御马监北上,前往江北整顿军务,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秉笔太监曹化淳随军协理政务,进司礼监随堂太监丘致中、李继周、高起潜为秉笔太监,丘致中、李继周署司礼监事,高起潜提督御马监随军。”
“命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陈演,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吴牲总领朝事,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李邦华,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侯恂,随军北上,协理皇太子参赞机务。”
“进锦衣卫都司鸾仪司千户杨宇为禁军统领,授锦衣卫同知衔,提督南京城、紫禁城防务,着锦衣卫都司都指挥使骆养性、都指挥同知陆文昭协理。命锦衣卫都司鸾仪司千户祖泽清、丁自修随军北上,司职皇太子仪驾护卫。”
。。。
一系列的任命撞的众大臣目不暇接,但还是听明白了重点,太子要领军北上了,带了两个阁臣,三个司礼监大太监和御马监数万骑兵,让自己的心腹提督南京和皇宫防务,留下了两个和陛下不怎么对付的阁臣。。。
不得不在心里赞一声,好浓重的心机,好深厚的功力啊,安排的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谁想搞事情,根本就没希望。
唯一有威胁的,就是南京勋贵,已经在城外京营招募了三万多新军正在训练,不过新兵能干啥,而且武器装备等配置也还七七八八,指望他们打下城高墙厚,有新军驻守的南京城和皇宫。
然后拥着崇祯拨乱反正,废了在外手握大军的太子?别搞笑了,那是人家的家事,勋贵已经位极人臣了,你让他们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换个反正之功?够干啥?给你进爵能进到哪儿?还想着封王不成?
所以基本上翻不出什么浪花,城外还驻扎着直隶总督钱谦益的几千督标营呢,就这都够比喝一壶的了。
宣旨完毕之后,阁臣和尚书多有劝谏,让朱慈烺不必亲自前往江北,遣阁臣前去即可,侯恂也极力自证能力,保证自己能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