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清廷的应对

粮草,没错,粮草是重点。

若果真如豪格所言,除了大城有几十万军民镇守,其他城镇已无人烟,那么他们的百姓就不能耕种,就算想耕种也要骚扰,不让他们得逞。

如此一来,一个寻常十几二十万人的城池,所储存的粮草能坚持多久呢?

多尔衮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挥挥手,让宝蓝先下去。然后搂着李氏又躺了回去,闭上眼睛开始假寐,李氏当然知道他现在在想事情,也不敢打扰,默不作声的躺下,依偎在多尔衮身侧。

假寐就是假寐,多尔衮脑子想着东西,手上则也在无意识的揉捏着李氏的饱满和蓓蕾,李氏为了不打扰多尔衮的思路,把一切或享受或痛苦的生音全部压回了肚中。

此时的多尔衮又在想,既然他们坚守城池,粮草是一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突破呢?一座一座围城困敌?此法虽耗时间,但稳妥至极,可留作最后的办法。

再想想,若是他们的补给由大明朝廷供给,那么,是否可以派出骑兵继续南下,专门去截断他们对各城的补给呢?

不对,由朝廷花费大价钱维持前方城池的存在,毫无意义,周边既然明知道已经不能耕种住人,还守着一座孤城有什么用?

大明的太子应该不会这么蠢,从自己各方面的了解,这极有可能是个敢犯上夺权的狠人。

而且眼光独到,从几年前就开始改革新军,建立天津卫基地,又提前做好如此众多的防御工事,使得豪格等人集四旗之力都没法攻破,反而自己损兵折将,一看就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那么用意是什么呢?多尔衮一时想不明白,突然,他灵光一现,倒是有两个好办法。

一就是不管他什么阴谋诡计,直接出兵南下,城池难破,就不攻城池,我专攻你没有城池的村镇,我就不信了,你还能全国到场都不耕种了,就守着城池过日子?

此法要么最后全部开城投降,要么,就是逼着明军集大军北上和自己进行驱逐决战,这种野战大清怕吗?

不怕,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呢,只要消灭了明军在外的机动力量,困守城池的各点,将会逐渐自己瓦解,还用得着拼死拼活的去攻打?

不过这点子也不是没有风险,这策略,大概和前几年一直入关劫掠差不多,最怕的,就是被明军合围,而且看现在明军的配置和战力,风险还相当不小,深入腹地的骑兵一旦被围困,凶多吉少。

而且,还不能派太多的骑兵出去,天津卫这颗钉子还在,距离现在的北京很近,随时可能走海路北上袭击,或者从背后摸向南下骑兵的屁股,来个切断后路,到时几面夹击,凶多吉少,此条不可大意。

二是先逐步蚕食,派出大军就驻扎在直隶和山东的交界,先阻断明廷向北的救援或者补给,然后留一支军就在天津卫门口扎营盯着他。

再派一到两支大军在直隶机动,监视各驻守的城池如有弃城的,就由机动部队上去野战追杀。

此法却是最为稳妥了,还有相当大的几率,逼得明军北上救援,这样一来,就可以和驻守山东交界处的进行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