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怪不得。。。臣总感觉朝廷风格突变,和以前大为不同,原来,是太子在监国了,那这么说。。。臣上一封收到的圣旨,也是太子的意思?”孙传庭一脸的恍然,然后突然想起,这风格好像是去年收到的圣旨就已经突变了。
“哦?你收到的是什么圣旨啊?”朱慈炤却是不知去年的圣旨内容。
孙传庭大致将内容简述了一遍,这才说道:“臣本就纳闷,月前陛下还下旨,令臣火速集结陕西各军,出潼关剿灭李自成,臣仓促备战,准备出陕剿冦时,却突然收到朝廷圣旨,其内容和之前的大相径庭。”
“上一封还在催促臣出兵,这道圣旨就突然命臣坚壁清野,向西北撤退,实在南辕北辙,臣一直想不通,现在想来,应该也是太子殿下的意思了。”
“出潼关剿灭李贼,臣当时仓促成军,而且李自成已经坐大,胜算极低,臣本意是死守潼关天堑,太子殿下让臣向西北撤退,也算合理。”
“从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李自成确实无心西北,可以给我军发展壮大的时间,而且再将朝廷南迁,先保留实力,看李自成下一步动作,从黄河、淮河、长江等天堑周旋,未必没有翻盘的可能,李自成政体混乱,臣看来,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到时若是朝廷反攻,胜算颇大。”
“哦?孙督眼光独到,本王倒是看不太清。孙督不好奇父皇去哪儿了吗?”
“想必陛下自有安排。”搞明白之后,孙传庭也是不动声色的回道。没有一点儿插手的意思。
太子本就具有合法性,哪怕现在陛下突然暴毙,孙传庭其实都是能接受的,皇室权利更迭,再正常不过了,历史上比比皆是,太子敢在这个烽烟四起,风雨飘摇的时候夺权,其魄力和自信还是值得肯定的。
况且,自己明显是受益人,纠结这些有什么意义?从太子的部署和命令来看,头脑非常清晰,部署也算极为恰当,比陛下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自己早就对陛下失望透顶了,现在有一个明君出现,自己也是乐见其成的。
“呵呵,皇兄对孙督可是信任有加啊,可以说是开国朝之先例了,望孙督不要让皇兄失望才是。”
朱慈炤见孙传庭反应平淡,就知道他和内阁一样,不想管皇室的家事,甚至还有点欣喜的表情,唉。。。父皇是有多不受待见,多不得人心啊。
小主,
“殿下放心,臣自当尽心尽力,为大明平叛,还大明一个太平,也请殿下督军,斧正臣的方略。”孙传庭作为顶级文臣,自然也明白,永王来此是有监军的意思的,虽然圣旨没有明说,但自己不能不管。
而且,他几乎在瞬间,就从太子的操作上嗅到了权谋术的味道,太子将两个仅存的皇子全部外派,自己就成了唯一在朝的皇子,地位更加稳固,而且会使得陛下无可奈何,只能捏鼻子认下,因为没得选。
而且,太子将嫡亲弟弟派去山西,把庶出的弟弟派往西北大军,里面的道道,当然在孙传庭眼中无所遁形。
这反倒使得孙传庭对太子的好感和认可再次上升,一个国家,帝王的权谋和魄力、能力非常重要,显然,信王出身的崇祯帝不具备。
从目前来看,受正统教育的太子,却是玩的非常明白,魄力十足,能力突出,从平稳掌权就可见一斑。
回到秦州城,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对接下来战事的商讨部署,剿灭数十万人的张献忠,可不是简简单单率军杀过去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