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城内乱成了一锅粥,人间百态,牛鬼蛇神,不胜枚举。
城北驻扎的镶红旗,自然有探子关注府城,在大军离去后,探子再三小心查探,终于确认,明军是彻底南撤了,没什么阴谋。
得到判断的罗洛浑,当然不会傻看着,当即命令大军入城,接管府城。
人性本恶,从来都是需要束缚、限制、管控的。
在失控的府城中,随着清军的进入,人人惶恐归家躲避,这才遏制、结束了城内各种的无法无天。
清军自然而然的占据了原本府军的军营驻扎,随行的宋权出面,张贴布告。
此后,大清入驻府城,百姓人等,不必惊怕,当恢复以前的耕种生活即可,大清不会改变什么,一切还是和大明管控一样。
罗洛浑自然没什么意见,因为这是多尔衮进驻北京后,没多久就发布全军的政令,由于在北京才实施了才几天的剃发易服令,结果反弹剧烈,多尔衮为初期稳固,不得已传令全军。
所有攻克府县,停止剃发易服令,暂时管理同大明制度,一切不得变动,暂时稳住所有攻克的领地。
先站稳脚跟,这就是大清暂时的策略根本,这一点,罗洛浑作为核心层,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所以没什么异议。
但大的方面遵从,细节还是可以从权的,例如强迫城中富户献银、献粮、献美女,还是无伤大雅的。
一切基本都是按照朱慈烺的推测来了,大清确实在刚入关非常克制,直到取得巨大压倒性优势,才开始强推政令,并对南方防抗剧烈的城池进行屠城,以警示后续的城池,抵抗就是这个下场。
这些,当然是要去的北地的治理,消灭几个大患之后,才能放心实施,现在要是强行施为,那反弹力度,现在的大清还是有些吃不消,而且也不利于后续的攻伐,大清的胃口,现在可是整个北地。
小主,
对后续的进攻和口碑还是看的比较重的,山西、河南、陕西,多尔衮现在算是志在必得。
从河间府撤退的七万大军,有条不紊,每日扎营,就派人对身后的官道进行摧毁,布置障碍,延缓后续清军追击。
另一头的朱慈烺,在第四天的时候,也迎来了朱纯臣率领的三万步兵,城内的三万清军,算是错过了最后的突围时机。
要是朱纯臣没到,三万清军从哪个门,都能突围出去极小部分,骑兵的追杀,总有漏网之鱼,但是随着三万的步兵到来,那是真的被围的水泄不通,再想突围,可能一个都逃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