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然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孙坚却看到了一丝撤离的曙光。原来,那传国玉玺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他的手中,这让孙坚如坐针毡,一心只想赶紧带着玉玺离开洛阳。

可是,孙坚的名义上的主子袁术此刻也在洛阳,他若就这样不告而别,恐怕会引起袁术的不满。这可如何是好呢?孙坚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刘岱杀死桥瑁这一事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让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诸侯们开始心生怯意,纷纷萌生出撤离的念头。然而,孙坚对此却表现得异常欣喜,因为他深知这些诸侯们之所以犹豫不决,仅仅是因为缺少一个带头人来提出撤离的理由罢了。

与此同时,袁绍等具有世家背景的诸侯们却在故意拖延时间,他们似乎另有盘算。而汉室的重臣们则一心想要攻打长安,以恢复汉室的统治,这使得各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小势力诸侯的想法。

这些小势力诸侯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既想撤离,又担心被人指责为胆小怕事;但如果不撤,又害怕局势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自身利益受损。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他们只能踌躇不前,举棋不定。

不仅如此,孙坚还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周围似乎总有一些若有若无的视线在暗中盯着他,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以袁绍为首的那些诸侯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些世家子弟,身份显赫,但实际上他们却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贪墨着大军整合的粮草。而汉室重臣这一脉,对于这些事情竟然完全没有察觉到。

至于为什么会拖延对长安的进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给偷运粮草争取更多的时间。毕竟,如果能够顺利地将这些粮草运走,那么他们就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而负责管理这些粮草的人,正是袁术。他可是四世三公的嫡出话事人啊!在这个位置上,他的权力和影响力都非常大,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不仅如此,派遣去监视孙坚的人手,也正是袁术麾下的人。这就说明,袁术对于孙坚的行动非常关注,他似乎对孙坚手中的玉玺有着特别的兴趣。

与其他那些只知道贪墨粮伴随草、对玉玺去向毫不关心的诸侯们不同,袁术坚信玉玺一定在孙坚的手中。所以,他才会如此用心地去监视孙坚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