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陶泥和建窑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挖好陶泥的这些人还要进行后续的摔土和泥塑形的工作,而建窑的人就只做建窑这件事。

馒头窑是一种在后世有七千多年历史的古窑,很多地方都一直在用,所以寒枝有实地参观过。

只是参观是一回事,真正的搭建又是另一回事。馒头窑的搭建程度太复杂,尤其是在封顶的时候,因为不能搭支架,所以只能一块一块的往上垒砖头,一天还不能垒太多否则会有蹋顶的危险。

寒枝忙这个馒头窑忙的焦头烂额。

白陶的烧制需要温度达到1200度以上,所以族里以前那种烧陶的土窑不能再用,不过她们还是搭了一座,专门用来烧黏土砖。

主要是馒头窑内层的建造一定要用耐高温的砖石,不然很容易在烧制的过程中把窑体烧坏。

搭建到后期,尤其是封顶的时候,寒枝都有点后悔选了个馒头窑搭建了。

但现在煤挖出来了,顿时感觉还是馒头窑好。

因为这个窑是可以直接烧煤炭的,不需要族人再砍木头烧炭。

虽然制作煤炭的过程也很繁琐,但有些步骤小孩也能干,这样就能加快燃料获得了。

劳动力不够啊。

这几天因为劳动量很大,所以族里的粟米以及肉干都消耗的飞快。

如果不能在下一次集市之前,拉到游商的赞助,女娲氏就又要重新回到打野的日常中去。

这可不是寒枝乐意看到的。

*

“哎呦,断了。”赤看着转轮上的一坨断头泥巴,不好意思的叫了一声。

陶坊里放了好几座手动转轮,这个制作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水平圆盘还有轮轴,都用木头做的。

用的时候,手握着圆盘使劲转上几圈,手放开以后,转轮会因为惯性继续旋转。

趁着转轮因为摩擦力停下之前,把泥料放在圆盘中间,用手提拉或者用弧形刮板,制作白陶的生胚。

也不怪赤手生,拉胚的时候如果不熟练,很容易因为力度问题把泥胚拉断。

寒枝也是试了好几次,才成功拉出一个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