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包拯派展昭前往军营中将鲁智深和武松请到了府邸。
“不知相公传唤我等,有何吩咐?”两人恭敬道。
包拯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山东济州府水泊梁山晁盖和宋江啸聚山林,声势浩大,朝廷决定下旨,派韩琦和富弼前往诏安。”
“本府担心梁山众人性格暴躁,故有意让你二人陪同两位大人一同前往梁山,保护他们的安全,促成此次诏安。”
鲁智深和武松一听,顿时大喜过望,眉飞色舞起来,就像是打了鸡血。
“相公,这敢情好啊!”“
小人听说那宋公明可是个人人敬重的好汉,人称及时雨,义薄云天,施恩不图报,我可是早就想会一会他了,只是无缘意见。”
“而且听说宋公明自从上了梁山之后,便扯起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立志除暴安良。”
包拯看着鲁智深这副表情,很是无语。
在他心里,鲁智深和武松都算是很精明的人了。
尤其鲁智深,粗中有细。
可没想到,他现在成了朝廷的大将军,对素昧平生的都如此敬重。
可见宋江忽悠人的本领真不是吹出来的。
包拯心中暗暗哂笑两声,本想说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后,又改口道:“不想这宋江在二位心中有如此名望,看来他的确是个人物。”
鲁智深郑重道:“相公,听说梁山众人都是江湖上的英雄好汉,若能归顺朝廷,却不是一举两得。”
包拯笑道:“本府也听说宋江有归顺朝廷之意,可梁山之主乃晁盖,似乎并无归顺之心,况且梁山其余人等,大都是江湖草莽,也未必会归顺朝廷。”
鲁智深头脑聪明,已然听明白包拯的弦外之音,迅疾表示:“相公放心,此番前往,小人一定好言相劝,传达朝廷和相公的爱才之心。”
包拯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次若能招安成功,本府定向朝廷为二位请功。”
“谢相公!”
两人拜谢之后,顿时告退离去。
次日一早。
韩琦、富弼并鲁达、武松,携带诏安诏书,以及一百坛御酒,牛羊马匹等安抚之物,浩浩荡荡朝山东进发。
半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