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哨点上的年轻人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一旦发现蝗群,就立即敲响铜锣,同时升起信号旗。周围的村庄收到信号后,立即开始防治准备。这种快速反应的机制,可以大大提高防治效率。
她拿出一张白纸,快速画出地形图,标注出适合设立哨点的位置。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线条。这些位置都经过精心挑选,既能及时发现灾情,又便于互相联络传递信息。她甚至考虑到了地形、气候等各种因素,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还要在各个哨点储备防治物资。";她继续规划,语气中带着一丝紧迫,";药剂、工具、防护用品都要准备充足。以后但凡发现蝗群,就能第一时间展开防治。";她说这话时,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一种源自专业自信的光芒。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娘娘,宫里来了密信。";他知道这封信的分量,所以连夜送来。
苏锦绣接过密信,展开细细阅读。烛光下,她的表情渐渐柔和,最后露出欣慰的笑容:";皇上已经下令,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的防治经验。朝廷会拨专款,用于建立预警体系和储备物资。";说这话时,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这意味着她的努力得到了最高层的认可。
小主,
这个消息让周伯和巧儿都露出喜色。有了朝廷支持,防治工作就能真正形成制度,而不是临时应对。巧儿甚至激动得红了眼眶,她最清楚自家主子为这项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
";要尽快把防治手册编写出来。";苏锦绣翻开一本新的册子,开始誊抄重要内容。她的笔走龙蛇,却又工整清晰,";要让天下农户都知道该如何防治蝗灾,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药毒之害。她让巧儿找来几个识字的书吏,分头整理资料。从蝗虫的习性、天气的影响,到药剂的配方、防护的方法,每一项都详细记录,力求通俗易懂。她特意用了最简单的文字,甚至加入了农户们常用的俗语,就是为了让这本手册真正能为百姓所用。
书吏们在烛光下专注地抄写,笔尖沙沙作响。苏锦绣不时走过去检查,发现错字就立即指出来更正。她深知这本手册的重要性,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千万农户的生计。
";娘娘,";周伯站在一旁,欲言又止,眼神中透着几分担忧,";这些经验如此宝贵,就这样公之于众......";他是过来人,深知朝廷中人的尿性,担心这些独特的防治方法会被人利用来打击苏锦绣。
苏锦绣理解老管家的顾虑,却坚定地摇头:";正是因为宝贵,才要让更多人知道。只有人人都懂得防治之法,才能真正战胜灾害。";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再说,真正的本事不在这些表面的方法,而在于背后的原理。";
这番话让周伯沉默了。他看着自家主子坚毅的侧脸,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心疼。这个年轻的主子,心胸竟比他这个老人还要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