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推广流金,百亩新生

苏锦绣接过圣旨,展开一看,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皇帝不仅同意了扩建推广站的请求,还专门拨出一笔银两支持。更重要的是,圣旨中特别提到要在各州府选拔本地人才进入农院学习。这份支持来得正是时候,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果然明察秋毫。";周伯感叹道,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有了这道圣旨,那些反对的声音也该收敛了。";他想起这些日子以来,那些大臣们冷眼旁观的态度,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

苏锦绣却知道,这只是开始。她抬头望向窗外的月色,思绪飞转。皇帝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让农业改革扎根,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她让周伯立刻着手准备第一批推广站的选址和人员调配。经过反复权衡,最终确定在通州、大兴和良乡三地设立示范推广站。这三地都靠近京城,交通便利,而且都有大片农田,是理想的试点地区。

";周伯,明日一早就派人去这三地实地勘察。";她拿出一张详细的地图,在选定的位置上做了标记,";要特别注意水源和土质。另外,当地士绅的态度也要摸清楚。";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苏锦绣就带着技术团队出发了。她身着一袭素雅的便服,发髻简单挽起,完全没有宫中贵妃的架子。马车在清晨的薄雾中缓缓前行,车厢里,她正在向几位农院的年轻学子讲解推广站的工作要点。

";记住,我们不仅是来教授技术的,更要学会和农户沟通。";她语重心长地说,";要让他们真正理解这些新技术的好处,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遵从。";

年轻人们认真地点头,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这些日子的相处,让他们对这位贵妃娘娘充满敬佩。她不仅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对农事有着真挚的热爱。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锦绣带着技术团队马不停蹄地往返于三个推广站。每到一处,她都要亲自查看土地条件,指导人员培训,解答技术难题。她的衣裙上总是沾着泥土,但她毫不在意。渐渐地,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体系开始形成。

在通州的推广站,她特别关注水利设施的改造。";这条渠道要加宽一些,";她蹲在田埂上,仔细测量着水渠的宽度,";要保证旱季也有充足的水源。";旁边的工匠们惊讶于她对水利工程的了解,纷纷虚心请教。

在大兴,她着重解决了土壤改良的问题。当地的土质偏碱,她让人用特制的肥料进行改良,并详细记录了改良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要形成完整的技术档案,";她对记录的学生说,";这些经验以后都能用得上。";

在良乡,她遇到了一些农户的质疑。";娘娘,他们说新法子太麻烦,不愿意改。";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愁眉苦脸地报告。

";带我去见他们。";苏锦绣没有丝毫不耐,而是亲自去和农户们交谈。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新技术的好处,还带着他们实地参观示范田。农户们看到同样大小的田地,用新法种植的产量明显更高,态度也开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