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农才初现惊四方

苏锦绣笑着摇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们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真本事,还能看到努力就有回报。你看那边的张子墨,虽是世家子弟,现在不也和大家一起在地里干活吗?";

她指着远处一个正在查看稻穗的年轻人。这位出身高门的公子,刚来时还是一副娇生惯养的模样,现在却能和农家子谈笑风生,讨论农事心得。

";报告!";就在这时,一名信使快步走来,";江南三府来信,请求设立分院。他们愿意出资建设校舍和试验田。";

苏锦绣接过信件,嘴角扬起一抹满意的笑容。这正是她期待的效果——让各地看到农业改革的希望,主动要求变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啊,正好可以派一批优秀学生去江南任教。";她的目光掠过试验田,心中已有了人选。这些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正是推广新农法的最佳人选。

夜幕降临,苏锦绣在书房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案头的油灯映照着她疲惫却欣慰的面容。翻开一本本详实的记录,她仿佛看到了农业改革的希望正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生根发芽。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周伯匆匆进来:";院长,刚收到消息,太后那边派人暗中接触了几个世家学生的家族,说是要给他们另谋出路。";周伯神色凝重。

苏锦绣眉头一皱:";果然坐不住了。自从礼部那些大人看到试验田的成果后,我就料到太后会有动作。";她放下手中的报告,问道:";那些学生家族如何回应?";

";有两家已经同意让子弟退学。不过张家倒是出人意料,张老爷说无论如何也要让子墨继续在学院读书。";周伯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张子墨?";苏锦绣想起那个在试验田里埋头苦干的世家公子,目光一亮,";看来是他用实际成果说服了家族。";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张子墨带着几个同窗连夜赶来。看到苏锦绣,他们立即行礼:";院长,请您一定要让我们继续留在学院。我们已经在试验田播种了新品种水稻,眼看就要出结果了。";

";是啊,院长。我们好不容易摸索出一套育秧方法,这时候退学岂不可惜?";另一个叫沈明的世家子也开口恳求。他的脸和手都晒得黝黑,哪还有半分公子哥的模样。

看着这些学生焦急的神情,苏锦绣心中一暖:";诸位不必担心。只要你们愿意留下,我自会想办法。";她对着周伯吩咐,";去请王太医来一趟。另外,把学生们的研究成果都整理一份。";

不多时,王太医到来。听闻情况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立即表态:";老朽这就联合太医院上书,为学院请命。正好前几日学生研制的新型药材栽培方法很有成效,可以一并呈上。";

";多谢王太医。";苏锦绣微微一笑,又转向张子墨等人,";你们先回去好好准备明天的实验。记住,真才实学才是立身之本。";

学生们离去后,王太医叹道:";想当年太医院选拔人才,也曾遭遇阻力。但只要成果摆在那里,反对的声音自然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