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礼制之争

待文华离去后,太后唤来贴身嬷嬷:";去告诉丽妃,让她加紧准备关于药物的证据。明日朝堂之上,我要一举将苏氏置于死地!";

嬷嬷领命而去,太后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的凤仪宫方向,眼中闪烁着寒光。

她心中盘算着:这次大朝会上,一定要通过";违背祖制";这一指控,将农院彻底打垮。若能成功,不仅能削弱苏锦绣的影响力,更能动摇皇帝对她的信任,一举两得。

次日清晨,大朝会开始前,朝臣们已经聚集在太极殿外议论纷纷。礼部的弹劾奏折像一颗重磅炸弹,将原本平静的朝堂炸得四分五裂。

官员们分成了三派:一派是以礼部尚书文华为首的保守派,坚决反对农院;一派是支持农院改革的新派官员,多为科举出身的寒门士子;还有一派则是持观望态度的中立派,他们看风使舵,犹豫不决。

当钟声敲响,文武百官依次进入太极殿时,殿外却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太后在宫女和嬷嬷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太极殿。

百官见状,纷纷跪拜行礼:";参见太后娘娘!";

太后神色威严,微微颔首:";众卿平身。今日大朝会事关国本,朕特来旁听。";

百官起身,相互对视,心知太后此举意味着什么。显然,今日的朝会已不再是普通的政事讨论,而是一场针对苏锦绣和农院的公开审判。

不多时,皇帝萧承煜也到了。见太后居然亲临朝会,他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登上龙椅,环视殿内众臣,最后目光落在站在女眷席位上的苏锦绣身上。

苏锦绣穿着一袭素雅的宫装,神色平静。她朝皇帝微微颔首,眼中没有丝毫慌乱。

萧承煜心中稍安,随即宣布:";朝会开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文华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陛下,老臣有本奏上!";

萧承煜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文华躬身行礼后,声音洪亮地说道:";臣弹劾农院多项举措有违祖制,荼毒黎民!";

殿内顿时一片肃静,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文华身上。

文华缓缓展开手中的奏折,朗声道:";农院自成立以来,推行多项举措,严重违背我大衍祖制。其一,传授新型耕作方法,废弃祖先传下的农耕之道;其二,推广改良种子,有违天道自然;其三,允许女子入学,混淆男女之别;其四,不尊农神祭祀,亵渎神灵。";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激昂:";更为严重的是,农院借推广新农法之名,行拉拢民心之实,意图染指朝政。如此行径,若不及时制止,恐将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严查农院,整顿改革,还我大衍一个遵循祖制的朝廷!";

文华的话音刚落,太后立刻开口:";文爱卿所言极是。我大衍立国数百年,礼制乃是根本。若任由农院如此胡作非为,只怕祖宗血脉都要蒙羞!";

太后这一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立刻引发了朝臣们的热烈讨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臣等附议!";

";农院违背祖制,实属大逆不道!";

";改良种子违背天道,恐引天谴!";

";女子入学有违礼教,实乃荒谬之举!";

眼看朝堂上的指责声越来越激烈,萧承煜终于开口:";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关心国事,但也要讲求实据。农院自成立以来,各地粮食增产,百姓增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若仅凭';违背祖制';这一点就全盘否定,是否有些偏颇?";

皇帝的表态让支持农院的官员松了一口气,纷纷站出来为农院辩护。

农部尚书赵明远首先发言:";陛下明鉴。农院推广的新农法虽与传统有所不同,但成效显着。仅去年一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便增加了两成,这在我大衍历史上前所未有!";

户部一位侍郎也站了出来:";回陛下,农院增产的粮食不仅解决了百姓温饱,还充实了国库储备。如今我大衍粮仓丰盈,边关军需充足,这都是农院改革的功劳啊!";

然而,保守派官员不肯罢休。礼部侍郎冯毅厉声道:";增产虽好,但若因此违背祖制,丢弃先祖传下的农耕之道,岂不是本末倒置?我等读书人当以礼为先,岂能为了一时利益而忘本?";

御史大夫也附和道:";况且农院推广的药方多有疑问,据闻其中一味热症药物含有剧毒,若误用,恐怕会害人性命!";

朝堂上争论不休,眼看局势对农院越来越不利。太后适时开口:";陛下,朕以为,应当暂停农院的所有活动,进行彻查。若查无不实,再行恢复不迟。";

太后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附和,形势愈发严峻。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直沉默的苏锦绣终于开口了:";陛下,臣妾有话要说。";

萧承煜点头示意:";爱卿但说无妨。";

苏锦绣缓步走到殿中央,向皇帝和太后行礼后,面向朝臣,声音清晰而坚定:";诸位大人对农院的关心,臣妾深表感谢。关于违背祖制一事,臣妾却有不同看法。";

她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道:";《周礼·地官》有云:';掌教民稼穑';,意为古代农官有责任教导百姓种植技术。农院所做的,正是恢复了这一古礼,怎能说是违背祖制?";

接着,她又拿出另一卷竹简:";《泛胜之书》是我大衍流传千年的农书,其中明确记载:';种有良莠,地有肥瘠,耕有精粗,收有多少。';先贤早已告诫我们要选择良种,精耕细作。农院推广的改良种子和新农法,正是遵循先贤教诲,有何不可?";

殿内官员面面相觑,没想到苏锦绣竟能如此引经据典,反将一军。

苏锦绣接着说道:";至于女子入学一事,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但也有';女子当识字,勤俭持家';的古训。农院允许女子学习农技和医术,目的是让她们能够更好地持家助农,救死扶伤,这又有何不妥?";

最后,她拿出一份厚厚的卷宗:";这是农院成立以来的成果报告,包括各地粮食增产数据、百姓增收情况以及饥荒减少的具体案例。仅去年一年,因粮食增产,我大衍便减少了三场可能发生的饥荒,救活了数十万百姓的性命。若因所谓的';祖制';而否定这些成果,臣妾不知是否真的合乎先祖';以民为本';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