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改革扬帆

第139章 改革扬帆

晨光熹微,苏锦绣站在凤仪宫的庭院中,望着东方渐亮的天色,心中思绪万千。

李长林的考察已经进行了半个月,传回的捷报一个接着一个。丽妃、苏清柔的覆灭,盐帮的瓦解,为农医改革扫清了诸多障碍。但苏锦绣深知,真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

";娘娘,";巧儿轻声走近,";赵大人和王太医已在议事厅等候。";

苏锦绣点头:";让他们稍等,我随后就到。";

她最后看了一眼朝霞满天的景象,转身回到内室。换上一袭简洁大方的浅蓝色衣裙,苏锦绣整理思绪,准备开始今天的重要会议。

议事厅内,农部尚书赵明远和已经康复的王太医正在低声交谈。见苏锦绣进来,两人立刻起身行礼。

";两位免礼。";苏锦绣和颜悦色地示意他们就座,";今日请两位前来,是要商议农医改革的下一步计划。如今李大人考察进展顺利,丽妃、苏清柔一党已除,正是加大改革力度的最佳时机。";

赵明远拱手道:";娘娘所言极是。前日臣收到江南五府的奏报,新稻种在当地试种成功,较传统品种增产两成有余。各地纷纷请求扩大试验范围。";

王太医也道:";太医院改革亦有成效。新的诊疗方法已在京城推广,百姓反响热烈。尤其是针对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案,更是得到了广泛赞誉。";

苏锦绣满意地点头:";这些都是好消息。正因如此,我认为是时候系统化、规模化地推进改革了。";

她从案几上取出一卷详细图纸,展开在两人面前:";这是我拟定的';农医改革五年计划';。";

图纸上详细标注了全国各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农业试验基地布局,以及医学院分院设置等内容。两人仔细查看,不禁啧啧称奇。

赵明远惊叹道:";娘娘远见!这计划若能实施,不出五年,我大衍必然成为农业大国,百姓温饱无忧!";

苏锦绣正色道:";此计划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扩建农业试验基地,在全国各地设立至少二十处大型试验田,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培育最适宜的作物品种。";

她指向地图上的几个标记点:";这些地方是首批扩建点,包括北方的旱地、南方的水田、西部的盐碱地等各种地形。我们要通过科学改良,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价值。";

赵明远认真记录,不时点头。

";其次,";苏锦绣继续道,";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农业学院要增设分院,普通农户也要有学习机会。我计划在各州府设立农技培训站,由学院毕业的学生担任导师,将知识传授给更多农民。";

王太医眼前一亮:";这与医学院的规划不谋而合!老夫正想在各地设立医学培训点,培养更多医师。如此一来,农医两方面可以协同发展,相辅相成。";

";正是此意。";苏锦绣赞许地看了王太医一眼,";农医本就密不可分。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更多财富,而丰收的粮食又能养育强健的体魄。";

她转向赵明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改革不能仅靠一时热情,必须形成制度,确保持久稳定。我计划设立专门的农业研究院,持续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丰年储粮,以备灾年之需。";

赵明远思索片刻,说道:";娘娘的规划极为周全。只是,此计划所需人力物力甚巨,恐怕需要朝廷大力支持。";

苏锦绣微微一笑:";陛下已经允诺,全力支持改革。昨日我已向陛下呈递了计划初稿,陛下甚为赞许,批准优先拨款支持试验基地扩建和学院分院建设。";

";如此甚好!";王太医欣喜道,";有陛下支持,改革必能顺利推进。";

赵明远却仍有顾虑:";保守派虽然元气大伤,但根基深厚。丽妃、苏清柔虽除,太后及其党羽尚在,恐怕还会从中作梗。";

";此事我已有所准备。";苏锦绣镇定自若,";陛下已同意,由我主持一场大型农医成果展示会,邀请朝中各派大臣和地方官员参观。以实际成效打动人心,比任何言辞都更有说服力。";

正说话间,周伯匆匆走入,附耳向苏锦绣低语几句。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

";两位,陛下已驾临农业学院,请我们即刻前往。";

小主,

三人赶忙起身,乘轿前往学院。

农业学院门前,已是车马盈门,文武百官齐聚,皇帝萧承煜亲临视察。见苏锦绣一行到来,萧承煜亲切地招手示意他们上前。

";赵爱卿,王太医,你们辛苦了。";萧承煜和蔼地说,然后转向苏锦绣,";苏爱妃的';五年计划';朕已仔细阅览,甚是满意。今日特来学院,一是表达朕对改革的支持,二是想亲眼看看教学成果。";

苏锦绣恭敬行礼:";臣妾代表学院上下,感谢陛下厚爱。请陛下随臣妾一观。";

她引领萧承煜走入学院,众大臣跟随其后。学院内,整齐的教学楼、实验田和药材园映入眼帘。学生们正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学习、实践。

萧承煜不时驻足观看,询问细节。一处稻田旁,几位学生正在记录水稻生长数据。

";这是新培育的抗旱水稻,";苏锦绣介绍道,";可在较为干旱的环境下生长,比传统品种节水三成,产量却高出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