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明远的引领下,苏锦绣来到了最新的试验区域。眼前的景象令她惊喜万分——金黄色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是我们按照娘娘指导,改良后的第七代品种。"赵明远自豪地介绍道,"不仅抗寒能力强,而且生长周期比普通水稻短了近二十天,产量却高出三到四成。更重要的是,它对水土的要求不高,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有不错的收成。"
苏锦绣蹲下身,细细观察着稻穗。她轻轻摘下一颗稻谷,剥开外壳,看到里面饱满的米粒,满意地笑了:"不错,非常不错。这批种子保存好了吗?"
"按照娘娘的吩咐,我们已经将种子分成五份,秘密存放在五个不同的地点。"赵明远回答,"即使有一处被破坏,其它四处也能确保种子安全。"
苏锦绣点点头:"很好。这种稻子的特性,正是我们应对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的关键。一旦启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粮食供应。"
"除了水稻,我们在小麦和杂粮方面也有突破。"赵明远继续汇报,"尤其是这种耐旱小麦,经过三代改良,不仅产量提高,而且营养成分更加丰富。按照娘娘的要求,我们已经在北方干旱地区开始试种,效果非常理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锦绣仔细查看了小麦试验区,然后又转向了药材种植区。
"这片药材基地的情况如何?"她询问道。
赵明远面露喜色:"非常成功。按照娘娘的指导,我们将医药种植与农业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药材产量,而且药效也有显着提升。特别是这几种治疗常见病症的草药,产量已经能够满足京城及周边地区的需求。"
苏锦绣走进药材田,仔细查看了几种关键药材的生长情况。这些药材都是她从空间中带出的现代品种,经过适应性培育后在这个时代成功生长。
"这些药材与我们的农业技术相结合,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威力。"苏锦绣轻声说道,"农以养生,医以救命,二者本就密不可分。"
赵明远感慨道:"确实如此。自从按照娘娘的指导将农业与医药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也大大提高了百姓的健康水平。如今各地争相效仿,民间已经将娘娘尊称为'农医圣女'了。"
苏锦绣微微一笑:"这个称号倒是不错。对了,那些防病防虫的新方法推广得如何了?"
"非常顺利。"赵明远汇报道,"我们在各地设立的农技推广站都配备了专人,教导农户如何识别病虫害,如何采用合理方法防治。特别是娘娘发明的那种天然农药,效果奇佳,且对人畜无害,农户们都抢着学习使用。"
这时,一名年轻学生匆匆跑来,在赵明远耳边低语几句。赵明远面色微变,转向苏锦绣道:"娘娘,有紧急情报。南方粮道上,确实发现了盐帮的踪迹,似乎正准备劫持粮船。"
苏锦绣不慌不忙,反而露出一丝冷笑:"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所行动。我们的暗线可有跟进?"
"已经派出了最精锐的学生跟踪监视。"赵明远回答,"他们只是观察,不惊动对方,等待娘娘的进一步指示。"
苏锦绣思索片刻,然后做出决定:"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让明面上的粮船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但要提前替换掉真正的贵重物资。同时,通知京城的暗线,准备接应我们的秘密车队。"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让我们的人继续监视盐帮动向,但不要打草惊蛇。我要知道他们背后到底是谁在指使。"
赵明远立即安排人去执行命令。苏锦绣则继续巡视试验田,特别关注了几处新开发的项目。
一处实验区内,学生们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技术。这是苏锦绣根据现代农业知识改良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贫瘠土地的肥力。
"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将彻底改变北方贫瘠地区的农业面貌。"苏锦绣向赵明远解释道,"过去认为不适合耕种的土地,都将焕发新生。"
赵明远惊叹不已:"娘娘的农技医术,真如天授神赐,让人敬佩不已。难怪朝中大臣都称赞娘娘是'农医双绝',就连太后和那些反对派也不得不承认娘娘的成就。"
苏锦绣微微一笑:"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加忌惮我,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不过,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的路是对的。"
临近中午时分,苏锦绣准备返回宫中。离开前,她向赵明远交代最后几项事宜:"祭天大典前一日,我要你亲自带队,将我们的精锐力量部署到位。记住,一切都要隐蔽行事,不可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