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炼金术的奥义

那《天工志》乃是自龙相上古流传下来的一本奇书,其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

此书分为上下两篇和附篇。

上篇记载着燔石珠玉、冶铸、舟车三项技法。

所谓燔石珠玉,指的是灵石、玄晶、磁石、珍珠、玛瑙、水晶、玉石等的产地以及矿石的开采与加工。

冶铸,介绍的是金属铸造的技术和工艺,涵盖了鼎、钟、釜、神像、等大型金属器物的铸造方法,以及铸造模具的制作、金属的熔炼和浇铸等环节。

舟车,记载了水舟、江船和车辆,甚至空天楼船的制造技术,包含不同类型的船只和车辆的结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还介绍了船舵、桅杆、车轮等部件的制作和安装。

下篇记载有佳兵、五金、锤煅和收纳的技术及讲解。

五金,介绍了金、银、铜、铁、锡、铅等金属的开采、冶炼和加工技术,包括矿石的识别、开采方法、金属的提炼和提纯工艺等。

佳兵,记载了各种灵兵的制造和使用,诸如刀剑、弓箭、箭弩、干戈等各种灵兵的制作方法、性能和使用技巧。

锤煅,涉及到金属锻造的技术,包括冶铁、冶铜、斧斤、锄头、锯、刨子、凿、船锚、针等各种金属工具和器具的锻造方法和工艺。

收纳,则是介绍了修仙世界里的各种储物器具,如储物戒指、储物袋、乾坤琢、吞天葫芦等器物的制造方法。

附篇,则是讲述远古时代,一些过于神奇之物的见闻,但是没有任何制作方法,人们看了也只是图个乐,并没有人会当真。

“我要是学会了“天工志”,岂不是等于学会了炼制灵兵法宝?感觉我要发大财了呀。”

萧烽在自己的寝居室中读得津津有味,一晃便是十日。毕竟他是经历过华夏现代工业文明熏陶之人。

有句话叫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放在这里最为恰当。

对于《天工志》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内容,他可谓是一读即通,一点就透,甚至还针对其中诸多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加以批注。

要是实在有搞不明白的地方,他便会找出小铜镜。

因为吕霖、雷娜和侯倩,那都是学霸级的存在,如果连学霸都不知道,他便会@太上老祖。

要知道太上老祖,那可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整个宇宙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在充分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他便会去天工阁中与李阁老一同探讨钻研,并付诸实践。

多日下来,李阁老惊觉萧烽对天工术的见解已然不逊于自己,若再假以时日,似乎有着赶超自己的趋向。

李阁老是亲眼看着萧烽从一个全然的新手小白逐步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速度已然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畴。

萧烽与其他弟子最大的区别,便在于质疑精神。

其他弟子研习“天工志”时只会依样画葫芦,书上记载如何,他们便依照书中所述,循规蹈矩地行事。

如此做法虽说并无过错,可充其量也就是个工匠,一个传承者。

可是时代要发展,靠的可不是传承,而是质疑。

只有不停的质疑前人和推翻前人,时代才能进步,否则就是固步自封。

而萧烽能够质疑书中的一些东西,发现不足之处,随后还能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之法。

倘若只是发现不足,却无法给出解决之策,那纯粹就是在胡搅蛮缠、瞎捣乱。

但若是给出了解决方案,那才真的是在潜心钻研。

李阁老对萧烽真是愈发喜爱,甚至恨不得将萧烽视作自己的知音。

因为对于“天工志”里的那些不足之处,李阁老心里也清楚,只是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

有时,萧烽的想法乍看之下颇为激进,然而细细琢磨一番,却又似乎蕴含着几分道理。

李阁老和萧烽二人潜心钻研和实践的场所,乃是李阁老专属的炼器室。

这间炼器室可是禁地,除了李阁老自己,任何人都严禁私自踏入。

可如今,萧烽却能够大大方方、毫无顾忌地自由出入,并且丝毫不把其他弟子异样的目光放在心上。

“诶~瞧见没?那就是老师新收的弟子,最近老师跟这位新师弟的关系貌似极为亲近。”

“可不是嘛~我也常常看到老师带着他前往炼器室,搞得神神秘秘、遮遮掩掩的。”

“难不成老师在对那位新师弟进行手把手的教导?”

“这个师弟莫非有着什么深厚背景?”

“听说他好像是吕岩导师介绍来的。”

“哎呀,我真是羡慕死他了,我咋就没他那样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