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皇家人不能自己掀老底,也是当初先帝不做人,客观讲,还是盛则二人保下了吕氏江山呢!
收拾好心情,八人踏入了第四次考教的书房。
检验功课的惯例已持续多年。
是开国皇帝传下来的,示意进学的子孙勤勉、自查,能明白进步和缺憾所在。
夫子出的题,也不全是一个风格,有的容易,有的闻所未闻。
还常常会轮到朝臣参与出题,他们经常会把实用的案例摆上,或待办的政事。
就这样,皇子与伴读的作答,也相当地重要。
时政题,会拿给出题的臣子,和至少相关的,办实事的人看。
若能给出切实的良策,解决难题,事成后的功绩会算你一份。
从前就有不少伴读踩着皇子上位。
他们所跟随的主子,兴许是草包,但有机会参与正经的政事,就不会被埋没。
若到了年纪,或实在出色到极致。
伴读还会被人捞去,变身成幕僚。可以通过科举再回到手下,也有其他途径,将人调来身边当差。
总之,这种事不少。
往往不被追随的主,就泯然众人。
还有些通透的皇子,干脆就不要,不要伴读在身边跟着比较。
至少能避免被属下越过去的尴尬。
庚庆王吕偀,在念书时就没伴读。那会儿,比他高一个头的,都得喊一声叔。
玩不到一起,才有了与盛则相识。
成了个有污点的闲人,全身而退。
如今,
夏有米也面临着第一次时政试题,试题非常经典——兵与农。
如今有吕朝的安稳,是因为同周边国家刚经历了惨痛的战争。双方没有力气,才作罢。
若是哪一边率先完成了休养生息,只怕,战事又将提上日程。
而本朝采用的仍是兵农合一制度,“在乡为农,在军为兵”。这样能节省开支,也保护粮食生产,在打起来时,倒也按编制,迅速入兵营。退伍后,还能接着种地,至少不成流民,无家可归。
若小打小闹,几乎,算一个不够强大的国家维持生息的良策。
可就是在吕六代时,因频繁战乱,这个政策出现了巨大漏洞。
务农和训练,兼顾,实则都不顾。
还自备武器,技能和战力都低下,打不过只能跑。而久战下,无人打理的农田被侵占,粮荒,只能接着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