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浪费可耻,《太平轮》
“江导,电影是大众艺术,虽然我们不要求每部电影都要让观众看得懂,但是电影所带给观众的那种情绪和感受一定要足,要建立起观众和电影角色的共情关系。”杨简环视一圈,继续说道:“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么去平衡导演个人表达和观众需求,平衡商业与艺术。导演是个体,大众是群体,如果个体凌驾于群体之上,那么电影最终的结果就是注定的。”
如果是别人在江文面前叭叭说一通,他一定能喷得对方满脸口水,可这个人是杨简,奖项和票房全都有,江文虽然傲,但不是蠢。
“杨导认为我们要去讨好迎合观众?”江文反问道。
“真正的平衡不在于折衷妥协,而在于找到导演表达与观众心理的共振频率。”杨简没有直接回答江文的问题,“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言:艺术家不应服务观众,而应创造需要他的观众。当代电影人需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创新表达培育观众审美,这种双向塑造过程本身即是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终极魅力。”
说完杨简端起酒杯示意一下,抿了一口。
众人闻言也是若有所思,尤其是江文。江文是什么人?那是能说出“要站着把钱挣了”的导演,在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发布会上,江文还说过“好电影应该让观众走出影院时比进去时聪明点”这样的言论。
所以说江文是一个无比傲气的人。
不过这是《让子弹飞》之前的江文,这时空杨简截胡了这部电影,但是江文最终能接手执导这部电影,说明他已经开始追求平视观众了。
江文在早些年拍摄《鬼子来了》的时候,那应该是他最不在意观众感受的时候。
他拒绝使用简单化叙事降低艺术品格,在《鬼子来了》中坚持刻画灰色人性,用喜剧形式装载悲剧内核,考验观众的情感转换能力。
到了《太阳超常升起》的时候,他反对盲目迎合市场,所以他拒绝修改影片的叙事结构,魔幻叙事如同智力谜题,接受门槛差异导致“看懂和没看懂”的持久争论。
而到了现在的《让子弹飞》,虽然这时空剧本是杨简提供的,但是这种雅俗共赏的模式其实也是江文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原时空,江文后来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步之遥》遭遇了大量“自恋”批评,这又折射了江文表达与大众审美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