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怕是不行吧?”
“黄河河面大部分封冻,两军现在只是隔着河中部区域没有封冻的三四十米宽河水对射,这才看上去距离很近。”
“人能踩着其他被封冻的河面,或者冻硬的泥沙,直接来到河中部区域。而回回炮又大又重,不可能也直接拉到封冻的河面区域架设,再说了回回炮太近距离反而无法发挥。”
“如果只假设在河岸边,而非封冻的河面,那么距离对岸羯族弓弩手和盾牌兵,岂不是足有两三百米距离。”
“这个距离虽说回回炮轻易就能把石块投掷过去,但是准头却太差了,怕是投上二十块石弹,都未必有一块能砸进羯族士兵群之中,效率太低,而且还不可控!”
“投掷过去的石弹,如果没有砸进羯族士兵群之中,反而砸碎的一些封冻的河面,那还会起反作用!”
古代时空,刘绍点头赞同道:“确实如此。”
原本刘绍就知道不可行,他也只是顺带提出来一下,本来就没打算用回回炮。
刘绍继续道:“其二便是三弓床弩!”
当初常建新送给了刘绍回回炮和三弓床弩的制造技术,回回炮倒是不用太特殊的材料,可以像制造普通投石车一样大量制造。
不过三弓床弩却是受限于木材、耗牛角等众多特殊材料的限制,哪怕经过五个多月时间的寻找材料与制造,也仅仅只是制造出来十六架罢了。
十六架的数量虽然少,但却也可以作为一件大杀器使用。
“三弓床弩其实我也只是在见过别人复刻拍摄的视频,以及史料记载的性能,实际并没有见过实物,也没看过具体的威力。”
“眼下使用,正好我也可以开开眼界!”常建新非常有兴致。
“哎……”这个时候,刘绍反而叹了口气。
“怎么了?”常建新疑惑询问缘由。
刘绍解释道:
“当初您给我这三弓床弩的制造技术,我们制造出来以后,改良多次,威力也不到描述的八成,最多只能达到七成多。”
他倒不是怀疑常建新给的制造技术不对,以及三弓床弩的性能不对,而仅仅只是遗憾罢了。
说起来,三弓床弩的威力,哪怕只有描述的七成多,也已经足够恐怖了,至少当时刘绍第一次观看试射的时候就被震惊到了。
现代时空,常建新先是愣了一下,而后便了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也向刘绍解释道:
“这三弓床弩,曾经是一个人口近亿,每年赋税达七八千万贯的王朝所发明的那个时代巅峰武器之一。”
“虽然那个王朝由于种种原因,武力并不算强大,但制造技术却绝对是当时的世界第一。”
“你那边暂时还做不出如史料描述那般十成的威力,其实很正常。不过十成威力可能你们做不出来,可若仅仅只是七成多的威力,却肯定还有进步空间!”
古代时空,刘绍听到常建新的解释,也才恍然大悟。
同时,常建新话里透露的一些信息,顺带又让刘绍内心震撼了一下。
近亿人口,每年赋税七八千万贯?
按照常建新曾经对刘绍说过的,西晋王朝巅峰时期最多有三千五百万人口,西汉和东汉王朝巅峰时期,也最多有五千五百万到六千万人口。
常建新所说的那个王朝,岂不是人口是巅峰时期的大汉的接近两倍?
再加上每年那么多赋税,照理来说那样的王朝,应该鼎盛无比才对。
可是偏偏常建新却说那个王朝武力并不算强大。
刘绍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到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那样一个人口财富都远比巅峰时期大汉都更加庞大的王朝,出现这种反差。
不过刘绍没有一个劲的追问。
当下也不是继续说这些的时候,先杀溃对岸的羯族军队,令其无法继续阻止大唐士兵搭建浮桥再说。
“传令,搬十架三弓床弩到前沿,隔一百五十到两百米,射杀对面的羯族士兵!”
在刘绍的命令下,立刻有将领前去指挥一队士兵,将十架三弓床弩从后方取了出来。
每一架三弓床弩都放在一辆板车上面,由两匹马拉动。
先是拉到河面一定的位置,到了不好继续用马拉的最后一小段距离,再由八名士兵同时出力,把三弓床弩抬下来,抬到预定架设的位置。
三弓床弩的体积也不小,每一架三弓床弩都重差不多一千斤,八名身强体壮的士兵抬,都显得很吃力。
好在架设并不困难,主要是避开前沿与对面羯族弓弩手对射,以及搭建着浮桥的己方士兵,找好角度,射出去的巨箭能精准飞向对面的羯族士兵群。
十架三弓床弩架设完成以后,负责操作的唐军士兵立刻开始数人合力搅动绞索,拉动弓弦。
“咔!咔!”
随着弓弦拉到位,卡进点内。
接下来只需要放置专用的巨箭,就可以瞄准发射了。
“上箭!”
三弓床弩所用的巨箭,总长两米左右,箭头是用足足一斤多重的铁打造而成。
十支巨箭,陆续滑入滑槽之中。
哪怕还没有真正见到发射出去,命中敌军以后的威力,可是单看这样一支巨箭,便让人忍不住一阵头皮发麻,难以想象谁如果被直接钉中的下场有多惨。
“发射!”
随着负责指挥操作三弓床弩唐军士兵的将领一声令下,士兵纷纷用木锤猛力捶打松开弓弦的位置。
瞬间弓弦爆发出恐怖的弹力,将两米长的巨箭弹射了出去。
“哐!哐哐哐哐……”
十支巨箭在一个呼吸左右时间内,先后射了出去。
“呼!呼……”
空气都被巨箭的箭头撕破。
十支巨箭在这样的‘啸声’下,宛若有生命一般。
以古代时空这边,从未有过的极速,直击隔着大约两百一二十米距离的对面羯族弓弩手与盾牌兵组成的士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