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是否强攻函谷关

经过五天时间行军。

刘绍于六月二号下午,率领唐军抵达函谷关城下。

“传令大军扎营!”

刘绍下达命令的同时,隔着三四百米距离,用望远镜观察前方函谷关城楼,以及北侧山峦,南侧河水的情况。

谷水不是一条大河,非丰水期的话,河底的水流深度甚至未必能到膝盖。

就算是丰水期,只要不是上游下大雨,战马也完全可以直接淌过去。

只不过战马就算能淌到河水南岸去,函谷关建立的这个位置的谷水南岸,也有一座山阻碍。

如果只是几个人,几匹战马,那么到南岸以后,人可以从马背上下来,牵着马从一些南走的小路缓慢翻行,也可以慢慢越过函谷关区域。

不过几千上万的军队就不可能这么做了。

纵然你不运输粮草物资,可是几千人排着队慢慢翻行,一天一夜都未必能过去多少人。

北侧的芒山,虽然也是可以翻行的,而且不用先过河。

但是芒山东西长度延绵两百多里,南北宽度也有三四十里。

打个比方,如果说南渡谷水以后,只需要翻行一座山,那么往北翻行芒山,便需要翻三座山。

小主,

函谷关扼守芒山脚下,谷水北岸的官道。

通往函谷关城门的官道,能同时并排走五匹战马,官道两侧有一些乱石、土坡之类的,人可以走,运输物资的车子不行。

函谷关西侧城墙,除了城门楼区域以外,城门楼往南的城墙建到谷水北岸,大约有四十多米长,又沿着谷水的岸边围了一大圈,防止人先下到谷水河,又从谷水河向上攀登入关,沿岸也围了城墙,就不可能这么做了。

城门楼往北的城墙,一直建到芒山脚下,大约有一百多米长,而后又继续向着芒山高处,延伸到一片人力几乎不可能翻越的险要之处,大约又有两三百米长。

……

“函谷关城墙下,可供大型攻城器械放置的区域,除了城门楼下,便只还有两侧城墙下大约三十多米,再长的地方很难人力平整,便只能架设普通云梯,可以架设普通云梯的长度又有一百多米。”

刘绍在暗暗评估着。

城门楼下方区域,城门前面可以放置一辆攻城冲车,两门的两侧可以放置另外两辆大型攻城器械,南北两侧城墙下可以平整的地方,又可以放四辆大型攻城器械。

也就是说,攻城的话,最多可以同时摆下七辆大型攻城器械。

当然,如果真摆七辆大型攻城器械的话,那么大型攻城器械与大型攻城器械之间的间隔太窄,敌军用火油焚毁的时候,很容易累及旁边的另外两辆大型攻城器械。

正常来说,除了针对城门的攻城冲车,其他区域最多再摆五辆其他大型攻城器械即可。

大型攻城器械需要比较平整的地面,普通云梯却不需要平整的地面。

因此除了几辆大型攻城器械之外,其他地方还能再摆三四十架普通云梯。

更详细点说,函谷关西侧城门楼与城墙下,顶多能同时容纳七百到八百名士兵参与攻城。

函谷关险要程度虽然比不上雁门关与潼关,但也同样算是易守难攻了。

“最多七百到八百士兵同时参与攻城,而城内守军估计有七千到八千人,也就是说同时参与攻城的士兵人数,只是城内守军人数的十分之一?”

常建新隔着时空与刘绍讨论。

这近三年时间,常建新在刘绍的背后支持刘绍,也借着刘绍的视角,经历过古代时空那边很多事情,虽说他没有实际带兵打过仗。

不过很多战争方面计算,他心里却是已经有数了。

一般来说,攻城方一波次攻城士兵人数只有七八百人的话,那么一个白天的猛烈攻城下来,攻城方最多伤亡九百到一千人。

如果按照正常攻城方与守城方一比二到一比三的伤亡比,那么一天时间可以耗掉守军士兵四百人左右,十天可以耗掉四千左右守军。

守军伤亡达到六成到七成以后,剩下的守军士兵往往便会军心涣散,士气全无,这个时候就可以破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