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强攻函谷关(三)

函谷关羯族守军主将脸色变幻莫测。

如果说之前他有十成信心在唐军的强攻下,守住函谷关,那么现在他的信心下降到了八成!

当然,仅仅只是下降到八成,说明函谷关羯族守军主将还是仍然有信心能守住函谷关的。

“盔甲防护更强又能如何?”

“只要有城墙挡着,唐军士兵攀登城墙的时候,一块砖石砸下去,或者一根檑木砸下去,或者其他手段,总之多的是手段击杀唐军士兵!”

十几米高的函谷关城门楼与城墙,哪怕唐军士兵穿着重甲,被从云梯上砸下去,或者被长枪捅得摔下去,也得要么死要么残!

城墙下。

唐军弓箭手静止在原地硬受了城墙上羯族弓箭手第二轮箭雨以后,纷纷趁着城墙上羯族弓箭手准备第三轮箭雨的时候,拉弓瞄准,朝城墙上抛射上去第一轮箭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射!”

“咻咻咻……”

一百五十支塑料箭身制作的箭矢离弦,先是抛射上天空,又从天空中如雨点一般落下,对城门楼与城墙上的羯族守军进行打击压制。

当初刘绍请求常建新帮忙定制一批专门在攻城的时候使用的塑料箭身。

箭身的重量完全按照刘绍亲自试射过上百支箭矢以后,挑选出来的最佳那一支的重量。

现代时空的现代化工厂,能够把整批几百万支塑料箭身,重量精确到零点一克。

也就是说,哪怕是同样性能的弓箭,同样的抛射形式,箭矢落下来以后,每一支的杀伤效果,都相当于一百支箭矢里面效果最好的那一支。

综合计算的话,这箭身更笔直光滑,且重量最完美的塑料箭身箭矢,与正常的木制箭矢相比,同样一百五十支抛射出去,综合杀伤效果至少能更强一成!

大致就是,正常的木制箭矢,如果综合杀伤效果是十的话,那么唐军当年这些塑料箭身箭矢便绝对能达到十一!

当然,唐军抛射到函谷关城门楼与城墙上的箭矢,哪怕综合杀伤效果更强一些,可也毕竟是抛射,从天空中坠落下来,命中以后的破甲概率也有限。

虽说函谷关羯族守军士兵身上穿着的全部都只是单层传统铁制甲片盔甲,但唐军的箭矢破甲以后,也顶多再入肉一两寸。

一百五十支箭矢,也只不过让四名羯族士兵受伤罢了。

函谷关城墙上的羯族守军弓箭手占据地利的优势,城墙下的唐军弓箭手则占据盔甲防护以及箭矢性能的优势,这般对射,却是谁都没能占得多少便宜。

好在唐军弓箭手抵近过来大量抛射箭矢,原本就不是奔着能杀伤城墙上多少羯族守军士兵来的。

而主要是掩护后面推着大型攻城器械,或者扛着普通攻城云梯的唐军攻城士兵抵近城墙。

城墙上羯族弓箭手平均每个人射下来四支箭矢,城墙下唐军弓箭手平均每个人射下来三支箭矢过后。

扛着普通云梯,走得比较快的唐军士兵,终于越过唐军弓箭手,也抵近到了距离函谷关城墙五十米以内距离。

最多再有十二三个呼吸时间,唐军攻城士兵的第一架普通云梯就能搭在函谷关城墙上。

这个时候,城门楼与城墙上的羯族弓箭手顾不得与城墙下的唐军弓箭手大规模对射,而是立刻分散为十个人一小队,对抵近的唐军攻城士兵进行阻击。

相较于羯族弓箭手,唐军弓箭手却还不能分散,依旧集中在一起大规模朝城门楼与城墙上抛射。

原因很简单,在攻城的唐军士兵大量抵近到城墙下之前,唐军弓箭手就分散开来的话,很难起到对城门楼与城墙上羯族守军的压制。

而且没有足够多攻城唐军士兵一起分担火力的话,单独让唐军弓箭手承担大部分羯族弓箭手箭矢火力,分散开来以后的唐军弓箭手会极为吃亏。

攻城的唐军士兵,扛着普通云梯,借助普通云梯攀爬城墙的只是少部分。

大部分唐军攻城士兵跟在七辆大型攻城器械后面。

大型攻城器械非常笨重,而且只能一辆跟着一辆的从平整的官道走,等推到城门楼附近才能一辆辆的分散到两边城墙下。

总之,七辆大型攻城器械最前面的一辆,距离城门楼也还有一百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