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纣王(二)

他望着这片曾经繁荣昌盛的土地,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想起那些善良淳朴的百姓们正饱受战乱之苦,生活水深火热,自己却束手无策,不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箕子心如刀绞。那份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此刻成了他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而在这个黑暗的过程中,帝辛最宠爱的妃子妲己,成为他荒淫无道的帮凶。妲己本就心性狠毒,如同深藏的毒蛇,善于利用帝辛对自己的宠爱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帝辛对妲己几乎言听计从,只要是妲己提出的要求,无论多么荒谬、残忍,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仿佛在这个疯狂世界里,妲己便是他的主宰。

为了让妲己开心,帝辛肆意残杀无辜之人。那些稍微有一点让妲己不满意的人,都成为了他残忍的牺牲品,被无情地下令处死。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普通的百姓,在帝辛和妲己的恐怖统治之下,生活都如同在地狱中一般,恐惧和悲伤时刻笼罩着他们的心灵。

不仅如此,帝辛在国内还实行了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他大兴土木,在都城朝歌以及其他地方大规模地建造宫殿建筑。无数的劳力被征调去做苦力,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们,每日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却得不到丝毫的慰藉。他们的背扛起了帝辛奢华的梦想,却压弯了他们的脊梁。建筑材料的运输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商朝的经济在这疯狂的建造中逐渐陷入困境。

同时,帝辛还加重赋敛。原本百姓们就承担着沉重的赋税,如今税赋变得更加沉重,百姓们的生活仿佛被一块巨石死死压住,难以喘息。无数家庭因此陷入了贫困和绝望之中,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困境,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他还严格周祭制度,这一制度原本是商朝祭祀祖先的重要仪式,象征着对祖先的崇敬和传承。但在帝辛这里,却被他用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他要求的每一个祭祀细节都极为苛刻,从祭品的种类到祭祀仪式的流程,无一不要求完美。为了满足他的要求,百姓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财富,这无疑又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小主,

在用人政策方面,帝辛彻底改变了以往较为合理的做法。他不再任用那些有才能、有德行的贤臣,而是重用那些善于阿谀奉承、奸诈狡猾的小人。这些小人在朝廷中结党营私,如同蛀虫一般侵蚀着商朝的根基。他们利用帝辛的信任和宠幸,谋取私利,排斥异己,扰乱了朝政秩序,使得原本清明的朝堂变得乌烟瘴气。

此外,帝辛推行严刑峻法。他试图用严厉的刑罚来威慑百姓,让百姓们不敢反抗他的统治。然而,他没有意识到,百姓们并非是不怕死,而是希望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严刑峻法只会引起百姓们更强烈的不满和怨恨,使得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愈发激烈,阶级斗争也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商朝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和黑暗之中,众叛亲离。曾经辉煌灿烂的王朝,如今在帝辛的荒淫无道和暴虐统治下,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而此时,西方崛起的周部落,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精心治理下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以仁德治国,广纳贤才,百姓安居乐业,周部落的国力日益昌盛。周武王继承父业,心怀天下,看到商朝已经病入膏肓,便决定顺应民心,发动战争,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声势浩大,如虎狼之师一般向商朝进发。在着名的牧野之战中,商纣王率领的商军面对周武王带领的诸侯联军,并没有做太多的抵抗就溃败了。商军们的士气低落,对帝辛的统治早已心灰意冷,许多士兵纷纷倒戈,加入了周武王的队伍。

纣王眼见大势已去,万念俱灰。曾经那不可一世的霸气和自信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绝望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将国家和百姓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愧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纣王选择了在鹿台之上自焚而死。伴随着纣王那最后的呼喊,鹿台化为灰烬,也宣告了商朝的灭亡。

帝辛和夏桀一样,由于他们的残暴统治,成为了历史上典型的暴君形象,“桀纣”并称,成为了后世警示统治者不要施行暴政的经典范例。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暴政的危害,也让后世的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道路上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