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建设工程迅速展开。周懿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调能工巧匠,同时差人四处采办建筑材料。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工匠和劳力纷纷响应号召,如潮水般涌入犬丘。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口音和习俗,但此刻都怀揣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为新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工匠们精心设计着宫殿的布局,运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砖石雕琢得恰到好处。劳力们则不辞辛劳地搬运着建筑材料,他们挥汗如雨,日夜奋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新都的建设添砖加瓦。
终于,在周懿王四年(前896年)秋,虽然犬丘的宫殿还没有完全建造好,但周懿王却因心中始终萦绕着“天再旦”带来的恐惧,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他认为在镐京再多待一天,就会多一分危险。在他的再三催促下,大臣们只好纷纷跟随他迁往新都。迁都之后,周懿王满怀期待地将新都命名为槐里,希望这片土地能够为周王朝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让王朝从此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昌盛。
周懿王清楚地知道,西周王朝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周懿王六年(前894年),他下定决心,下令加大国防建设的投资。这一举措涉及到国内青壮年群体的生活,许多年轻力壮的男子被征召入伍,他们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保卫国家的征程,投身到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同时,周懿王深知虢公的才能和威望,便任命他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全权负责统筹军队的各项工作。
在虢公的悉心努力之下,军队编制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大。新招募的士兵们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训练,逐渐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军事训练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强度全面展开,士兵们在训练场上刻苦练习,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提高战斗能力。他们学习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练习阵法的变换,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建设和发展,周朝军队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一支令敌人胆寒的威武之师。
然而,周懿王的野心并没有因为军队的壮大而得到满足。周懿王六年(前894年)秋,他看到这支威武之师后,心中那股征讨四方、称霸天下的野心如同燃烧的火焰般熊熊燃烧起来。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率领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征服四方,让周王朝的威名传遍天下。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命令虢公率师北伐犬戎(今宁夏固原北),期望在战场上取得辉煌的胜利,向天下证明周王朝的威严和实力。
可当这支强大的军队踏上北伐之路时,战争的残酷远超周懿王的想象。犬戎的军队熟悉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巧妙地设下埋伏,给周军来了个措手不及。战场上,周军陷入了困境,士兵们纷纷倒下,惨叫声和绝望声此起彼伏。这场战斗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周军遭遇了惨败,曾经的威风扫地全无。这一意外的结果给周懿王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仅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野心与现实实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逐渐打消了他曾经称霸天下的宏伟梦想。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决策,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
周懿王七年,西戎如同狂风骤雨般侵略周境,他们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一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们流离失所,痛苦不堪。他们的军队竟然一度兵临宗周镐京,周人的都城此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城中的百姓们人心惶惶,整个镐京都笼罩在一片紧张和恐惧的氛围之中。人们纷纷紧闭家门,不敢外出,生怕遭遇不测。周懿王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戎,众人一时也束手无策。
周懿王十三年,北方翟人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他们如凶猛的野兽般冲向岐周,岐周也未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
回顾起成康昭穆时期,西周王朝的实力无比强大,边境的戎狄一直被周王朝强力压制,不敢有丝毫的反抗。那时的周王朝,国力昌盛,四方来朝,一片繁荣景象。而如今周懿王即位后,戎狄等外敌势力却不断侵犯西周,甚至数次抵达京畿所在的位置。这一系列令人痛心的事件鲜明地表明,此时西周的国力已经衰落得十分厉害,王朝的统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曾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如今的西周,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