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周孝王

这种内部的分裂与不满,无疑为周孝王成功登上王位埋下了伏笔。尤其是懿王的无能与放弃故都镐京这一无奈之举,对于周王朝的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的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孝王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在懿王统治无方和太子姬燮软弱无为的复杂局势中,成功夺得了王位,开启了属于他的独特统治篇章。

公元前891年,也就是周孝王元年,刚刚登上王位的周孝王,心中始终牢记着西周遭受犬戎入侵的耻辱。那是一段让西周王朝蒙羞的历史,犬戎的入侵,不仅给西周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更是对周王朝尊严和实力的一次沉重打击。

周孝王深知,若不洗雪这一耻辱,周王朝的威严将难以重振,百姓的生活也难以安宁。于是,他怀揣着坚定的雪耻决心,毅然发起了对西戎的军事行动。他亲自下达命令,任命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

申侯,作为申国的国君,申国乃是姜姓封国,其地理位置位于今河南唐河县西北。当申侯接到周孝王的命令后,心中却满是不情愿。在他看来,出兵征讨犬戎,对他申国而言,并非是件好事情。战争一旦爆发,必然会让两国的百姓和士兵遭受无谓的伤亡,无数家庭将会因此破碎,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申侯深知战争的残酷,也清楚战争背后隐藏的各种利益纠葛。他经过深思熟虑,对周孝王提出了一个别具匠心的建议:“从前我的祖先娶骊山氏之女,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将这个女儿嫁给了西戎的胥轩为妻。胥轩与这位公主的儿子名叫中潏(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祖先)。中潏因为母亲的缘故,对周朝心怀敬意和归属感,归服了周朝,并使周朝西部的边境长期不受侵犯。如今,我现在要把女儿嫁给中潏的后人大骆,已经生下了嫡子成。如果大王您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那么申、扈两族就能保障让西戎人彻底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保持安宁。”

申侯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为了朝廷利益,实则暗藏玄机的建议呢?原来,背后另有隐情。大骆庶生的长子名叫非子,非子从小就对马充满了热爱,仿佛与马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他养马的技术十分精良,所养的马匹个个膘肥体壮、精壮矫健,无论是奔跑速度还是耐力,都远超寻常马匹,因此深受众人喜爱。

有一次,非子前往犬丘贩马,机缘巧合之下,恰巧撞见了刚刚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一眼就被非子的精明能干所吸引,仿佛在黑暗中发现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深知非子的养马才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便把非子留在王都,任命他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

然而,这一任命却引起了申侯的担忧。申侯担心,日后周孝王会让非子回国承嗣,那样一来,就会与他的外孙争位。自己辛苦谋划的家族利益将会受到威胁,所以,他才有了以上看似为了朝廷利益,实则假公济私的建议。他的出发点,无非是为了自己外孙的未来,为了维护家族的长远利益。

周孝王听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申侯的建议确实是个巧妙而又明智的办法。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士兵和百姓在战争中遭受伤亡,减少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另一方面,还能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当即承诺,绝对不会再放非子回国,也不会支持非子回去与申侯的外孙争夺国君之位。

在周孝王的承诺下,申侯便出面与西戎展开了艰难的谈判。这场谈判,充满了挑战与变数,双方在利益和立场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然而,申侯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出色的沟通能力,经过多次艰苦的协商,最终他的努力和智慧得到了回报,西戎接受了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还郑重承诺,此后永远不会再侵犯西周边境。就这样,一场原本一触即发的战争被申侯巧妙地化解了,周人的西部边境暂时恢复了宁静,百姓们也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心中的恐惧,过上一段相对安宁的生活。

周孝王登基之后,并没有因战争的平息而有丝毫懈怠,相反,他深知国家的处境依然艰难,西戎的威胁依然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于是,他励精图治,一心想要振兴西周王朝,恢复往日的辉煌。

在他的统治下,西周军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不断加强军事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拼搏,终于在与西戎的对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西败西戎。

这次的胜利,让西戎深刻感受到了周王朝的强大实力,他们意识到,继续与周王朝对抗,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于是,西戎不得不贡马求和,主动向周王朝表达臣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