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青云刚入手时就发现三百千中不符合这个世界内容的全被和谐掉了,那时候是哪个穿越者的功劳。
所以这些陌生的史料还是需要王青云背诵记忆的,毕竟这个世界的历史和前世不一样的。
这要是身在魏营心在汉,被砍了脑袋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这部分内容,都是王青云记录的重点,更关键的是,上阳镇完全接触不到史记之类的史书。
所以只能从这些启蒙读物中零星了解一下大魏之前的历史。
即便王青云有强大的记忆力,但是理清其中的道理和故事情节还是花费了王青云不少的功夫。
也幸好王青云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还有很长的时间去融入和经历。
但是目前为止王青云还没感受到穿越者前辈带来的福利,连个炒菜都没有,真不知道前辈是怎么度过的,不会穿越过来的是工作狂吧,一心辅佐皇帝登基,然后还没享受呢就被噶了。
这要是真的可太丢人了。
崔夫子布置的作业还是挺多的,即便全能写出来,将近一千多字,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更不用说是毛笔字,还不能潦草,一笔一划,哪怕对于老生来说也是一个大大的考验。
“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放课,放弃的随时可以放课,写完了放到我的书房,记得开头署名,格式我已经交代过了,新生能写多少写多少,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作弊,如有发现,逐出草堂”说这些话的时候崔夫子前所未有的严肃。
各位下舍学子已经是噤若寒蝉。
讲完规矩,崔夫子拿着一本书坐到下舍的堂前看起书来。
其实刚入学的新生大多水平和石山差不多,石山目前只会三字经的前半段,可惜的是崔夫子考验的大多都是三字经后半段。
估计石山最多会的也不多,能不能写出来还在两可之间。
按崔夫子的估计可能很快就有人交卷了,毕竟新生进度就在那摆着呢,刚刚讲到三字经中段,会背就难能可贵了,能写下来多少,就看天意了。
因为纸张也需要钱的缘故,大家平时练字有的用石板,有的用木板,有的用砂石,而王青云三人则是用的竹简。
慢慢的竹简也在下舍乃至中舍流行起来。
而上舍学子,也就是那三名童生,王青云还未见过,因为他们都是在家学习,只有每月整十之日才会才来指教,正逢中下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