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何解?”
书房里的学子的声音不一会响起“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它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跟他说的呢?’
子贡说:‘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者得到的。他老人家获闻各国政事的方法,与别人都不同吧?’
这讲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能够吸引别人的,能让人放心倾诉,安心谈吐,这是简单别人要注重自我修养
……”
这更熟悉啊?这不是阅读理解吗?还是古文翻译加理解,这王青云太熟了。
前世讲究的不就是逐字翻译,放入全文,贯通前后吗?这王青云熟悉啊。
王青云和石山也是第一次经历月考,在院子里听着崔夫子和中舍学子的月考问询,一时有些错愕。
这不是压迫感满满吗?
而李皓因为已经读过一年的缘故,所以已经见怪不怪了。
听了一会,王青云和石山就离开了,王青云则是开始孟子的抄写。
孟子比论语字数要多,所以王青云估计也要花费不小的功夫。
纸张所剩不多了,本来100张纸,按照前世的标准,抄四书还是比较轻松的,不过这一世是毛笔字,要比圆珠笔大得多,所以尽管王青云已经很节俭了,纸张依然所剩不多,大概也就二十余张的样子。
王青云粗略估计一下感觉抄完孟子的话还是有点勉强的。
因为王青云和石山都需要人接,所以月考完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李皓则是完全不想回家。
所以三人还是在草堂睡觉。
“升入中舍的话,你们会搬走吗?”躺在炕上,石山终于问出了自己纠结了一下午的问题。
“啊?搬哪去?”王青云有些不明所以。
“他的意思是会不会搬到另外两间房子”李皓补充道。
王青云瞬间就明白了。
“我不会,搬那干嘛,在这多热闹啊,我还想和你们两个一起起床,练拳,练字,聊天的”王青云的话给石山吃了一个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