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午放课时间挺早的,以前是各回各家,现在有了玩意就不一样了,无论是下舍还是中舍的学子,都不回家了,开始在草堂玩竹球。
不过没人敢在院子里玩,都是在草堂外边来玩,草堂外边是一个小河沟,虽然小,但是河水清澈,一点污染也没有,王青云和同窗就经常在这里游水。
草堂左右都是空地,没有人家,所以私塾学子放课后也不回家了就在这里的空地上踢足球。
空地不大,大概前世半个足球场大小,本来是师母种菜的地方,不过今年因为这块地和别人有争端,所以崔师母没有种,而是种在了草堂的另一边,所以这块地一直空着。
再加上学子经常踩踏,光溜溜的,也就个别小草还在坚强度日,时不时还要忍受一下踩踏。
王青云深知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任由他们随便玩,等到兴趣培养起来,再搞事业。
可是靠足球赚钱怎么赚又是一个问题,虽然产业很大,但是不好变现,尤其是在上阳镇这个小地方。
要不像前世一样举办一个村超,可是没这条件啊!踢过球的没几个,会踢球的也没几个。
真的是钱难赚,屎难吃,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具体变现方式王青云还得细想。
不过,大家踢球的热情倒是很高涨,越来越多的花样被玩了出来,又有王青云的指导示范,观赏性倒是大幅增加。
王青云前世大学没有别的爱好除了兼职就是踢球了,毕业的那年还当到了足球社副社长,要不是时间不允许,社长也是板上钉钉的。
所以王青云对于足球的花样还是挺熟悉的,不过如今但是没必要用那么繁杂的规则,简单直接一点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玩了几天好多人都踢不到,所以就有人提出分组对抗了。
正和王青云心意。
还是积分制,中一球一分,没有借鉴前世足球的球门和蹴鞠的风流眼,而是在场地两边树了一根棍子,棍子顶端绑一个草球,竹球踢中一次一分,分高者胜,分平者和,分低者输。
本来王青云是想设两根棍子当球门,设个守门员的,但是一番沟通下来没有一个想当守门员,都想上场踢球。
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同学们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高中。
王青云也喜得如此。
所以一种名为竹球的运动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