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交谈

当朝首辅 有所 1247 字 11天前

“月底就要到县里参加童生试了,准备的怎么样了?”李皓少有的开启话题。

童生试,也就是秀才的资格考试,也就是考取科举的门票。

没有这个门票,连科举的门都进不去。

童生试考两场,分别考经义和政文(行政文章的书写,律法条陈的解读等),其实学识还是其次,采集考生信息,普查考生关系,复查三代履历,资格复查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考生必须在县里礼房报备,录取考生信息,籍贯,出生年月,三代履历,相貌特征,还要同考联保,至少五人,还要至少有一名秀才具保,院试则至少需要三名秀才具保。

童生试一年一次,院试两年一次,大多在二月初开考,乡试和会试都是三年一次大多都在九月底开考,乡试和会试都是错开的,不在同一年。

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开夏收和秋收。

因为刚刚元月过半,也就是元宵节前后,同学们都是惊蛰才会前来,王青云和李皓来这么早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二人二月初就要下场考童生了,所以夫子趁着这段时间给两人开个小灶。

这十天基本就是大规模的练习,练习和练习。

其实按照李皓和王青云的天资童生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该练还是得练,整个镇里就三个私塾,凑出五个参加童生试的还真不容易,要不然崔夫子还准备再压二人两年。

两人一个十岁,一个十一,还是虚岁,实在是有些太小了。

不过今年另外的两个私塾有二人考童生试,这就需要明溪草堂出三人具保,这都是人情世故,不好拒绝。

而上舍二人,还缺一人,李皓,王青云均可,选谁都合适,结果上舍的一位学子放弃了,考了五年,家里实在供应不起了。

所以才有了王青云和李皓同时上场的局面。

“还好吧,你呢?有没有信心”王青云收拾着东西,一连住宿多年,东西也不少。

如今也终于要上场考试了。

“嗯,有一点把握,也不好说”李皓还是比较自信的。

王青云拿出《魏律》《刑案集注》这些书看了起来,这些都是崔夫子的藏书,不用问都是抄来的,如今又被王青云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