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多谢大人”回过神,王青云躬身感谢,便拿着答卷去后边找县令了。
此时路策正坐在一个偏厅里喝茶,选在这里接见考生也是有原因的,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于自己出的看考题,路策还是很得意的,虽然主持不了乡试,会试,但不妨碍咱出题啊。
路策身为隆平三年的传胪,也就是二甲头名,自身学问自然不差,不过受到坐师牵连被贬官至此,要不然怎么也得留京看用。
此地上任县令就是和他同科,不过却是三甲得中,花大价钱补了个缺,没想到捡个大漏,如今品阶却高自己一节阶。
造化弄人。
回想起,交接时两人叙旧,前任县令谢大洪醉酒时的夸夸其谈,路策就不由得有些期待。
“路兄,不必苦恼,你之才学人尽皆知,大名鼎鼎岳麓书院山长嫡传,岂会没有一飞冲天之日,愚弟这次是捡到宝了?贤兄何尝不是,告诉你个秘密,清河县有大才,比之贤兄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说到兴起,谢大洪也难以控制自己。
本郁郁不得志的路策也被勾起了兴趣,路策本就和谢大洪是同窗好友,又一同在岳麓书院求学,关系自不必说。
在路策的一再追问下,谢大洪终于将王青云的事原原本本的地告诉了路策。
路策是知道的,谢大洪因为献计解决了京都等大城市的取暖问题,而被破格擢拔两级,到了朔平府担任副手,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不到十岁的天才,路策也是见过不少,但是像王青云这么妖孽的却是绝无仅有。
早就想试探一番,只是想起谢大洪的嘱托,路策才始终没有下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切莫拔苗助长,贤兄切记”
如此,路策才等到今日,他也时刻关注着王青云这两年的成长。
直到今天,终于栽到自己手里,这不是随意把弄吗?小出几道题试试水。
如果王青云知道这些考题全是因为自己才会如此变态,也不知会作何想。
初见王青云时,路策也仔细打量过,也没有三头六臂,赤发重瞳啊,却是如此聪明。
又嘬了一口茶,继续翻了一页书,又下人来报。
“大人,有学子交卷”
“哦?是何人啊?”路策挪了挪身子,换了个更加舒服的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