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王青云和李皓就上路了,王父还想送二人。
被王青云拒绝了,福田刚跑了那么远的的路,也该歇歇了,再说,镇子也没多远,走走也就到了。
两人一人一个背篓,装的都是一些常见的农家菜,风干兔,风干鸡,腊肉,腌菜,还有一点萝卜。
王青云家其实种有白菜,但是都长不大,也不知道是不是品种的问题。
托老董头培育的种子,也没发现特别大的白菜。
老董头家里收入微薄,再加上还要照顾孙女,所以日子过的艰难,好在王青云托老董头帮忙培育种子,这几年,胡瓜,葡萄,花生,还有一些别的种子,王青云托老董头都改良了不少。
王青云自然是付钱的,这也使得爷孙两人的日子也过得去,再加上王青云平时接济,时常也能吃顿好的。
路过董老头家的时候,王青云特意在门外打了招呼,告诉董老头草冒尖了,可以开始今年育种的准备工作了。
董老头自然知道时节,肯定不会误了日子。
看样子,老董头的精气神不错,还可以多活几年,要不然留下孤苦伶仃的孙女受罪。
王青云学医以后也抓过几服药,给董老头调理身子,如果不是二妞坚持给熬了,董老头死活都不会喝的。
这两年吃得好了,爷孙俩看着也精神多了。
打过招呼,王青云和李皓就直接去镇上了。
刚刚开春,路上竟然都有运煤的独轮车了。
这独轮车可是为三合村煤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路上的车辙可以作证。也就是刚下过雨,平时这路都被压的硬邦邦的。
本来两人应该是在私塾开小灶的,结果小灶没开成,两人也考了童生,这崔夫子肯定高兴。
两人到的时候,是崔象妻子田氏开的门,田氏也没有多大,十八九岁的样子,一身素衣,绑着孝布。
田氏成亲数年,崔象一直在外求学,至今也没有个孩子,如今又要守孝三年,更不能有孩子了,再加上崔象又是独苗,这田氏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田氏将二人迎进门,接过王青云和李皓递过的东西就去了厨房。
王青云和李皓到偏房给老太太上了三炷香,就被崔夫子叫到书房谈话了。
经历此番变故,崔夫子明显憔悴不少,面色也不太好看。
王青云先给崔夫子把了把脉,好在脉象只是有点弱,并无大碍,可能是忧思过度,没有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