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李世民翻看着司农寺记录的杂交方法 随口问道。
“你们觉得这杂交之法,难度几许?”
司农官赶忙出列,身形微微前倾,脸上带着几分踌躇之色。
“陛下,单论这杂交之法的记载,看似并不复杂,可若要真正将其付诸实践,其中困难着实不少。” 李
世民闻言,微微皱眉,追问道:“哦?具体是哪些难处,细细说来。”
司农官深吸一口气,条理清晰地阐述道。
“陛下,其一,寻找合适的杂交水稻亲本便极为棘手。需得遍历大唐广袤农田,寻觅那些在性状上各有优势,且遗传特性契合杂交要求的水稻品种,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其二,操作过程对精细度要求极高,需在如指盖般微小的水稻花蕊间,精准完一系列复杂工序,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再者,杂交水稻培育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极大。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异,可能导致培育效果千差万别,难以把控。”
李世民默默听完,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
“即便困难重重,但这是关乎百姓温饱、社稷根基的大事,绝不可轻言放弃。朕命你等即刻着手,全力攻克这些难题,务必让这杂交水稻之法应用到我大唐的农田之中!”
.......
就在这时,光幕继续道。
【说起杂交水稻,那有一个人自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光幕之上,画面缓缓切换。
一位面容和蔼、身形清瘦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他头戴草帽,身着朴素衣衫,脚蹬沾满泥土的胶鞋,正穿梭在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间中,目光专注地审视着每一株水稻。
“研究出如此妙法的人,就是这位先生吗?”
光幕前,众人都不自觉的站起身子。
【袁隆平,一位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伟大科学家。他心怀 “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的坚定信念,在不被他人看好的情况下,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田,不畏艰难,反复试验,最终让我国数亿人摆脱了吃不饱的境况,也打脸了外国专家认为我国养不起十亿人的言论。】
“外国?”
“哪个国!?”
“还有外敌敢如此看轻我华夏?”
嬴政眉头一皱,目光瞬间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让人胆寒的威严气息。
“看来,后世之华夏,亦有强敌环伺啊……”
嬴政缓缓踱步,双手负于身后,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