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就更别说了。
这会儿有了钱,小一点的娃娃就送去念书。
大一点的,十五六岁,就家里头手把手教导学习缝纫机。
出来之后,进行简单的入厂培训,就能够上手。
第二月就能挣钱。
“对了,你下次回来,要是不着急回家,可以在湖东县三里街那块儿住一宿,歇息会,第二天再回来。”
李三刀笑道:“那里有咱们村的产业,一个小院子,钥匙就在衣裳店的抽屉里,你到时候自个儿拿。”
产业?
谢昭换个姿势,侧头看向李三刀,一脸惊讶。
“咱们村什么时候有产业了?”
李三刀嘿嘿一笑,道:“那还不是多亏了你的福!这院子买了也不久,是上个月买的!写的是咱们村集体的资产!”
李三刀解释了一番。
原来。
随着女装铺子热销,还有女包产业,村子里的人们隔三差五就要过来帮忙。
而来一趟,起码两三人。
这来来去去一天花费在路上就要不少时间。
傍晚关铺子都要七八点的时间了。
再走路回石水村,那真是星星当空,劳累不说,也危险。
长久下来,这也不是个法子。
于是。
李三刀在村子里牵头,提议家家户户的劳动力,将挣到的钱,支配百分之一出来,积少成多,一起在湖东县置办产业。
到时候,谁来湖东县帮忙干活,就能在里头歇息。
李三刀的话没人反驳。
进行了村部投票之后,全票通过。
左右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积少成多,滴水成河,这钱就够了。
以表公平,这产业都挂在村集体下。
谁也没法儿昧了它。
“这还是开始呢!”
李三刀爽朗一笑。
“这院子,咱们现在能住,到时候,真的用不着了,就出租,得到的钱全都投进石水村里。”
“铺路,买良种,买牛,农药,都可以用上,家家户户都能得益。”
“这日子,是真的越来越有奔头,也越来越好了!”
谢昭此刻心里是真的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