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穿越到民国世界12

为了适应香港的政策法规,他们请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和贸易顾问。这些顾问深入研究香港的贸易政策法规,为他们提供详细的解读和指导。

在关税问题上,他们通过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价格策略,降低关税成本。例如,对于一些关税较高的工艺品,他们进行了创新设计,将其与普通生活用品相结合,使其归类为较低关税的商品类别。

在贸易许可证和资质认证方面,他们按照顾问的指导,认真准备资料,严格按照流程办理手续,确保申请顺利通过。

在合同签订和商业纠纷处理方面,他们在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完善的合同模板,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了合同漏洞。同时,他们积极学习香港的法律程序和语言,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商业活动中,信誉至关重要,但他们在香港贸易初期却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一方面,由于他们是内地新来的商人,香港本地商家和客户对他们的背景和实力了解甚少,存在一定的疑虑和不信任。

一些本地商家担心他们的供货能力和产品质量不稳定,在合作时持谨慎态度,往往要求更苛刻的合作条件,如缩短付款周期、增加质量保证金等。这使得他们在资金周转和业务拓展上受到很大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竞争对手恶意诋毁,散布谣言,声称他们的内地特色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来源不正当。这些谣言在香港市场上迅速传播,对他们的商业信誉造成了极大损害。一些原本有意合作的客户在听到谣言后纷纷放弃合作意向,导致他们的订单大量减少,业务陷入困境。

为了重建商业信誉,他们不得不付出巨大努力。他们主动邀请香港本地的知名商人和行业协会代表到内地考察他们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展示他们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正规的商业运作流程。

同时,他们积极参与香港的公益活动和商业交流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向香港社会展示他们的诚信和责任感,逐渐赢得了一部分商家和客户的信任,但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对他们的耐心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恶意诋毁的竞争对手,他们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公开法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向市场表明自己坚决维护商业信誉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逐渐赢得了香港本地商家和客户的信任,业务也得以重新走上正轨。

随着公司贸易业务的逐渐稳定,他们开始考虑拓展业务领域。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的航运枢纽,航运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能节省他们贸易业务的成本。

他们站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岸边,望着那一艘艘穿梭往来的船只,心中燃起了对航运事业的炽热渴望。傅斯年目光坚定地说:“荪大哥,贸易虽已渐稳,但航运若成,必能让我们的商业版图更上一层楼,纵有千难万险,也当一试。”

农劲荪微微点头,眼中同样透着决然:“斯年,你说得对,咱们放手一搏便是。”

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极为骨感。筹备航运业务的第一步 —— 筹集资金,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购买船只、租赁码头泊位、招募船员,无一不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傅斯年整日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拜访各大银行家和富商。在那闷热狭小的银行会客室里,他一遍又一遍地阐述着航运业务的盈利前景和可行性,额头的汗珠不断滚落,却顾不上擦拭。

农劲荪则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挑灯夜战,仔细核算着每一笔可能的成本与收益,制定出一份又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书,试图用数据和规划打动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