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穿越到民国世界19

这些年轻人中,有擅长药物化学研究的学者,有精通药理分析的专家,还有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傅斯年亲自面试每一位应聘者,他不仅关注他们的专业技能,更看重他们对医药事业的热情与执着。

除了香港本地的人才,傅斯年还将目光投向海外。他通过海外的朋友和商业伙伴,联系到一些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华裔医药人才。这些人受到傅斯年振兴家族医药事业、助力祖国建设的宏大愿景所感召,毅然决定回到香港加入傅斯年的团队。

其中有一位在欧洲留学多年,在药物研发前沿领域颇有建树的年轻科学家,他带来了先进的研发理念和技术方法,成为团队中的核心力量之一。

在人员逐步到位的同时,设备的采购也提上了日程。香港当时的医药设备制造业并不发达,傅斯年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我派遣团队中精通设备采购与国际贸易的成员前往欧美等地。

小主,

他们穿梭于各大医药设备展销会和生产厂家之间,精心挑选适合团队初期研发与小规模生产所需的设备。从高精度的药物分析仪器到基础的制药反应釜,每一件设备都是他们经过反复比较、权衡性价比后确定的。

然而,设备的采购面临着资金和运输的双重难题。进口设备价格高昂,运输过程中还可能遭遇各种风险,如海上风浪导致的损坏、海关的复杂手续等。

傅斯年一方面积极协调家族在贸易和航运业务中的资源,争取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他与设备供应商协商分期付款等灵活的付款方式,以缓解资金压力。

寻找投资伙伴对于傅斯年的医药事业来说至关重要。傅斯年首先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这份计划书不仅阐述了医药行业在香港乃至全球的广阔前景,更突出了自己团队的专业优势和独特的研发方向。

他利用家族在香港已有的商业人脉,与一些本地的富商和企业家进行会面。在会面中,傅斯年充满激情地介绍自己的医药项目,讲述自己对改善香港民众健康状况的决心,以及未来将医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宏伟目标。

傅斯年的真诚和远见卓识打动了一部分投资者,他们开始小额地投资傅斯年的医药公司,为公司的起步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香港的商业投资洽谈会和行业研讨会。在这些场合,傅斯年结识了一些来自不同行业但对新兴产业充满兴趣的投资者。他与一位在航运和贸易领域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大亨建立了联系。

这位大亨起初对医药行业并不熟悉,但我耐心地向他解释医药行业的潜力和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过多次深入的交流,大亨最终决定向我的医药公司注入一笔大额资金,这使得公司在设备采购、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当团队组建完成、设备购置到位、资金初步筹集后,傅斯年将重点转向药品打入市场的工作。他深知产品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在药品研发过程中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规范。

团队研发出的第一批药品是针对香港当地常见疾病的特效药物,如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药品。傅斯年为这些药品设计了精美的包装,既突出了药品的专业性,又体现了品牌的特色。

在市场推广方面,傅斯年采用了多种策略。他首先与香港的各大医院和诊所建立联系,邀请医生们试用公司的药品。通过医生们的临床验证和口碑传播,药品逐渐在医疗专业领域获得了认可。

同时,傅斯年还组织了专业的销售团队,这些销售人员深入香港的大街小巷,向药店和普通民众宣传公司的药品。他们举办药品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公司药品的疗效和优势。

在香港市场逐渐打开的同时,傅斯年始终心系祖国建设。他积极与国内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表达了自己希望将药品低价供应国内市场,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的意愿。傅斯年通过秘密渠道与国内的医药采购部门沟通,介绍公司药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