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别样兴学:家族情怀与教育担当

李准满心欢喜,赶忙召集全家人。环顾四周,看着至亲的面庞,他感慨万千:“上次我护送父亲灵柩回邻水柑子桅子村,还没来得及妥善安放,就被朝廷皇帝与皇太后召见至北京。承蒙恩赐荣升水师提督后,每日军务缠身,分身乏术。父亲的灵柩安置之事,全靠几位兄弟在家悉心操办,而我自己,从此再也没能回乡,向父母与祖父祖母的牌位磕头进香,实在有愧于列祖列宗,是个不肖子孙啊。” 言罢,脸上满是自责与愧疚,眼神中透着深深的遗憾。

黄大夫人赶忙轻声抚慰:“老爷,自古忠孝难两全。你为朝廷鞠躬尽瘁,保境安民,这般功绩也是为家族增光添彩,积善积德之举,定能福泽后世子孙。你莫要太过自责。” 她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似有抚平一切波澜的魔力。

李准微微叹息,摇了摇头:“我父亲入土为安之事,都由老家兄弟们代劳,我心里对他们满是愧疚啊。” 那叹息声里,藏着对家族亲人的无尽思念与歉意。

二夫人张家利见状,接过话茬:“老爷,您不必如此愧疚。您看咱们能不能为家乡兄弟们做点什么,略表心意?” 她眼中闪烁着关切与思索的光芒。

李准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老家的人没人入仕为官,不用我保荐提拔,家中实业经营他们也料理得井井有条。不管是官场之事还是商业经营,我似乎真的难以为他们提供实质性帮助。” 他眉头微皱,显露出内心的无奈。

二夫人张家利歪着头,思索片刻后建言:“老爷,您既无法回乡尽孝,又难以当面致谢,不妨邀请堂兄弟们来广州游玩一番。同时,让各家已到念书年龄的孩子都一同前来读书。毕竟,老家的读书环境和广州相比,差得太远。倘若咱们能助力这些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培养成才,这可是您对家族最好、最大的感恩之举啊。” 她眼睛一亮,仿佛已然望见一幅家族昌盛的美好蓝图。

小主,

这时,一旁的黄大夫人轻声说道:“老爷,二妹子说得在理。只是,几个四川小孩来广州上学堂,怕是会有诸多不便吧?” 她脸上挂着一丝担忧。

张家利解释道:“大姐是担心小孩年龄有差异,初入学堂难以适应,弄不好还适得其反,好心办了坏事。”

李准听着两位夫人的话,会心一笑。他深知平日里两位夫人交流甚少,即便用餐时,也各有所好。按常理,四川人和湖南人都嗜辣,可大夫人黄氏受不了湖南菜里单一的干辣椒,二夫人张氏则对川菜中的花椒颇为抵触。唯有他在家时,两位夫人才会同桌而食。家中仆人、邻水老乡范叔格外贴心,做饭时会兼顾川湘两种口味,李准倒从不挑剔,两种菜系都能让他吃得酣畅淋漓。实际上,在水师里,李准吃湘菜的频率更高,只因湖南籍官兵人数众多,他也入乡随俗。起初,他对湘菜口味不太适应,久而久之,胃也慢慢习惯了那种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