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日加更一章?ω?】
最后,朱由校提起笔,开始伏案书写。
不多时,便书写完毕。
他满意地点点头,将写好的内容递了过去。
江宁接过一看,不禁暗自感叹:到底是当皇帝的,一点就通。这些话语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江宁仿佛已经看到,一旦报纸发行,这必定能为朱由校赢得一大波民心。
于是,他赶忙称赞道:“陛下当真才高八斗,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情泛滥,出口成章,胸有成竹啊!”
朱由校听了,脸色微微泛红,开口说道:“江兄,你就别再夸朕了,再夸下去,朕可要骄傲了。”
江宁闻言,微微一笑。
这时,朱由校又开口说道:“江兄!
后天大明英烈祠就要举行英烈牌位入驻仪式,届时朕会亲自出席,你也务必得来。”
江宁点头应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准时到场。”
朱由校接着说道:“那个,江兄,朕觉得如此隆重的事情,一般的祭祀礼乐有些配不上,要不你帮忙想一套出来。
毕竟上次朕大婚之时,你谱写的《大明奇妙曲》,朕甚是喜欢,每次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江宁一听,顿时咳嗽连连,脸色涨得通红,心中忍不住暗骂:这朱兄可真是一点不见外,不对,简直是不把自己当人看,什么差事都往自己身上推。
感情在他心里,朝廷上下就自己一个拿俸禄该干活的,其他官员都是免费白干的!
但看着朱由校满脸期待的神情,江宁实在狠不下心开口拒绝。
随即,他咬了咬牙,开口说道:“陛下放心,此事就交给臣。
到时候,臣一定谱写一套与这般隆重场合和仪式完全适配的曲子。”
眼见江宁答应,朱由校激动地点了点头:“江兄,一定要谱写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充分体现我大明男儿的英勇气魄,以及视死如归、杀敌报国的决心。”
江宁只得含泪点头应下,随后拉着李若琏匆匆告辞。
来到皇宫之外,江宁半晌都没说话。
李若琏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如今报纸这事算是敲定了,剩下的交给张文和,基本就能顺利推进。
但是,为大明英烈牌位入驻大明英烈祠谱写礼乐这事,该如何是好呀?”
江宁一脸无奈地说道:“老李,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我也不是全知全能呀!”
李若琏看着江宁发愁的表情,也一阵头大,自家大人都被难住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随后,二人起身上马,带着一众锦衣卫返回江宁府上。
江宁让李若琏拿着朱由校书写的内容去找张文和,让他据此制定《天启时报》的初稿,一旦确认无误,便要大量刊印,在京师发放。
而江宁自己则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整整思索了一个时辰,脑袋都快想破了,却实在想不出,阵亡将士灵位入驻英烈祠该用哪首曲子才合适。
就在这时,忽听窗外传来“咚”的一声。江宁赶忙推开窗户转头看去,只见是房檐上的积雪掉落了下来。
望着落在地上的积雪,江宁瞬间灵光一闪,心中暗自思忖:“苦一苦阿三,美名我来担。”
随即,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大明出征曲”五个大字,不禁笑出声来,自言自语道:“他娘的,老子还真是个人才,这不就有办法了嘛!”
恰在此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原来是李若琏拿着《天启时报》的初稿回来了。
江宁接过初稿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笑着夸赞道:“文和果然有大才,明天就可以正式发行了。”
李若琏接过初稿,一眼瞧见江宁写下的“大明出征曲”五个大字,不禁开口问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江宁笑着解释道:“这便是给大明英烈谱写的曲子的名字。”
李若琏一脸茫然,不明所以。
江宁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笑着说道:“老李,你先去给文和传个话,让他今晚务必连夜赶工,争取明日就在京城开始发行《天启时报》。
至于这《大明出征曲》,等会儿回来我带你去京营一趟,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