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人造太阳

战车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这里是全球最大的仿星器实验装置Wendelstein 7-X的所在地。

研究所负责人魏德尔教授,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神情严谨,此刻正坐在国家电视台的演播室内,接受紧急采访。

演播室的灯光有些刺眼,身后大屏幕播放着Wendelstein 7-X装置的影像,那台耗资十亿欧元的仿星器此刻显得特别碍眼。

三年前,W7-X项目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实现了二千万度等离子体放电八分钟的记录,较此前提升了十七倍。

即便如此,他们的目标也仅仅是在未来几年将放电时间延长至三十分钟,并在二十年内,实现Q值大于1的净能量输出。

主持人将话筒递向魏德尔,问题很直接:“魏德尔教授,您如何评价炎国刚刚宣布的‘燧人堆’实验结果?”

魏德尔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对着镜头,语气尽量保持着客观与礼貌:“首先,我必须向我们在炎国的同行们表示祝贺。”

“他们取得了一项极其瞩目的成就,这无疑是整个核聚变研究领域的重大新闻。”

主持人紧接着追问:“那么,您认为战车国的W7-X项目,或者说,目前国际上其他的核聚变项目,有没有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甚至超越炎国‘燧人堆’的水平? ”

魏德尔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坦率地说,基于目前全球公开的技术水平和材料科学的进展来看……”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蛊惑。

“Q值大于5,并且是在一亿五千万度的高温下,稳定约束等离子体长达3600秒……”

“这……这几乎是超乎想象的。”

“我们,以及国际上的其他同行,目前最大的奢望,或者说最现实的目标,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努力突破Q值大于1这个门槛。”

“炎国公布的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现阶段的理解和技术路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持人的目光锐利起来:“所以,您的意思是,您怀疑炎国公布的数据存在……问题吗?或者说,您认为他们在造假?”

魏德尔没有直接掉入陷阱,他避开了主持人的引导,转而说道。:“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严谨的验证与开放的交流。”

“我个人非常希望能有机会,与炎国负责‘燧人计划’的科学家们,特别是沈行院士本人,进行一次深入、坦诚的技术交流。”

“我相信,这对于推动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事业,将大有裨益。”

魏德尔的采访视频,迅速传遍了全球。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语间流露出的那种基于现有科学认知的“不可能”判断,以及对交流验证的强调,无疑助长了外界的质疑声浪。

一时间,各种质疑的声音甚嚣尘上。

不仅仅是习惯于博取眼球的媒体和网络主播,就连一些严肃的科学期刊和学者,也开始公开发表文章,从理论、材料、工程等多个角度,分析炎国公布数据的“疑点”。

有科学家站在“科学无国界”的道德高地上,呼吁炎国展现大国担当,分享关键技术,帮助其他有能力建造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国家共同进步,加速全人类迈入聚变能源时代的步伐。

更有些国家,开始玩起了别的花样。

他们纷纷以沈行院士取得的杰出科学成就为由,宣布授予他各种国际大奖,并盛情邀请他亲自出国领奖,顺便进行“学术访问”。

其背后意图,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