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朝堂的青砖地面上,本该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可今日的气氛却格外凝重。满朝文武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着,似乎在等待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早朝的钟声悠悠响起,李隆基身着龙袍,神色威严地登上龙椅。他目光扫视一圈朝堂,开口道:“众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话音刚落,一位身形清瘦、面容刻板的大臣大步走出队列,此人正是素来保守的孙大人。他神色冷峻,跪地行礼后,高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李隆基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孙大人深吸一口气,言辞激烈地说道:“陛下,如今朝堂内外,流言纷纷,皆指向杨娘娘。臣以为,杨娘娘已然对朝政产生了不良影响,恳请陛下对其加以约束!”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讶之色,有的则微微点头,似乎对孙大人的话有所认同。
李隆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心中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孙爱卿,你此言何意?可有证据?”
孙大人抬起头,目光坚定,开始列举所谓的 “证据”:“陛下,自杨娘娘得宠以来,后宫花费日益增多,此其一也。再者,杨娘娘的亲眷在朝中纷纷身居要职,权势渐大,难保没有干涉朝政之事,此其二也。更有甚者,听闻杨娘娘时常与陛下议论朝堂之事,致使陛下决策有所偏颇,此其三也!”
随着孙大人的陈述,朝堂上的争议愈发激烈。一些大臣纷纷站出来附和,李大人说道:“陛下,孙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朝堂风气,确实因杨娘娘的存在而有所变化,长此以往,恐对我大唐江山不利啊!”
王大人也跟着说道:“是啊,陛下。杨娘娘虽为女流之辈,但身处宫廷核心,其一举一动皆备受瞩目。若任由其对朝政产生影响,恐会引发诸多乱象。”
而此时,朝堂上也有一些大臣持反对意见。张大人挺身而出,说道:“陛下,臣以为孙大人所言不实。杨娘娘向来贤良淑德,对陛下情深意重,从未有过干预朝政的举动。至于后宫花费,那也是为了彰显我大唐的繁荣昌盛,何错之有?再者,杨娘娘亲眷任职,皆是凭借自身才能,并无滥用职权之举。”
陈大人也附和道:“张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杨娘娘一心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祈福,怎能因一些无端的流言蜚语,就对她加以指责呢?”
朝堂上分成了两派,支持孙大人的和反对孙大人的,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时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声音此起彼伏。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脸色愈发难看。他看着下面争论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他对杨玉环的感情深厚,深知她的为人,并不相信这些无端指责。但大臣们的话,也让他心中泛起一丝疑虑。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考虑到朝堂的稳定和大臣们的态度。
“够了!” 李隆基终于忍不住,大声喝道。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李隆基强压心中的怒火,说道:“今日之事,朕已了解。杨娘娘之事,朕自会妥善处理。众爱卿,先退下吧。”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只得纷纷退朝。
而此时,在后宫之中,杨玉环正与宫女们一起赏花。她身着华服,容光焕发,丝毫没有察觉到朝堂上发生的这场风波。
“娘娘,您看这朵芍药开得多美啊。” 一位宫女笑着说道。
杨玉环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是啊,这芍药娇艳欲滴,令人赏心悦目。”
就在这时,绿儿匆匆跑了过来,神色慌张。杨玉环见状,心中一紧,问道:“绿儿,发生了何事,如此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