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三思,陛下临行前有令,远征之事需缓。”宇文智及提醒道。
杨昭目光锐利:“若高句丽再次大举入侵,谁来承担这份责任?”
殿内一片寂静,无人敢接此话。
“孤心意已决,大隋百万雄师,岂惧弹丸之地?”杨昭拍案而起,气势如虹。
宇文智及适时附和,苏明和余庆基虽有犹豫,最终也只能点头赞同。
“此事既定,卿等可有异议?”杨昭环视三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苏明和余庆基对视一眼,深知此时反对无益,唯有应承。
“好,即刻筹备,择日启程。”杨昭果断下令。
宇文智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他似乎看到了某种机会,而杨昭的目光也似笑非笑地与他对视,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你们以为孤真的毫无主见?”望着离去的背影,杨昭心中暗道,他早已洞悉每个人的心思,今日之举,正是为了筛选出真正的盟友,而非盲目顺从的臣子。
至于赵才等人,他们若在场,定会反对,但杨昭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并支持他决策的人。
远征的号角即将吹响,而这一切,都在他的精心布局之中。
第五章 宇文述的轻蔑,杨昭东征必败!
次日,暴雨倾盆。“啪嗒啪嗒……”大雨如注,冲刷着皇城的每一个角落。此刻,杨昭在寝宫内,仔细审视着身前的战甲。此番远征,他决定亲自披挂上阵。因为这一役,关乎国运,非同小可。亲征,方能提振军心。“哈……”杨昭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按史书记载,兵力充足,理应大胜。”他低语道。在史书的记载里,大隋百万雄师,对付区区高句丽,本应手到擒来。然而,正是某些细微之处的疏漏,导致了远征的惨败。杨昭的任务,就是修正这些细节。如此,远征必胜无疑!
“殿下,赵将军求见。”杨昭的思绪被突如其来的通报打断。一名太监匆匆步入,禀报道:“赵将军求见。”
“赵才,他终究还是来了。”杨昭低声自语,对此,他并不感到意外。赵才沉稳持重,心系大隋。正因为如此,杨昭才未主动召见赵才,以及其他忠诚于大隋的大臣。理由很简单,一旦他们介入,远征计划很可能就此搁浅。杨昭明白,自己作为监国,权力有限。朝中武将文臣,有权阻止他的远征计划。因此,杨昭特意选择了支持远征,或不愿多事的虞世基等人来商议。只要这几人同意,远征便成定局。除非杨昭自己放弃。收拢思绪,杨昭踏出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