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此人,博学多才,深谙百家学说,才学谋略皆是上上之选,定能助公子一臂之力,将文华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扶苏闻言,那双清澈的眼眸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如同点点星辰坠入其中,熠熠生辉。

他紧紧地握住李斯的手,力度之大,仿佛要将李斯的手骨捏碎一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昨日也有一位大贤向我举荐了张苍,言其儒法兼修,博闻强识,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

扶苏的语气一转,眉头微蹙,流露出几分担忧,“只是听闻张御史性格有些……嗯,不羁,我担心他不愿意屈就文华府啊。”

李斯见扶苏这般模样,心中不禁暗自苦笑。

这位公子,还真是……实诚得有些过头了。

自己今日前来,名为举荐,实则是为师弟谋求一个职位,也算是卖扶苏一个人情。

可扶苏倒好,竟然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丝毫不给自己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

这哪里是卖人情,简直是把人情往外推啊!

李斯心中无奈,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公子谬赞了,此事,李斯铭记于心。”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实不相瞒,昨夜我那师弟特意来我府上,言辞恳切,说是仰慕公子仁德,愿为大秦效力,为公子分忧。”

“丞相不必多礼,”扶苏连忙说道,“我本就有意重用张御史,此事正合我意。”

小主,

李斯只觉一股郁结之气堵在胸口,几乎要喷出一口老血。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送人情都送不出去的。

无奈之下,李斯只能放弃了继续铺垫,直截了当地说道:“昨夜我与师弟秉烛夜谈,深入探讨了文华府的构架。”

“依我之见,这文华府,应设府正一人,统领全局;府长一人,辅佐府正,处理日常事务;再设从长四人,分管典籍、审核、编纂、发行四项事宜;另选贤举能,博学鸿儒七十二人,充为博士,负责各学派的典籍整理与审核……”

李斯将昨夜与张苍商议的结果和盘托出,他声音低沉,条理清晰,将文华府的构架娓娓道来。

扶苏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李斯更是敬佩不已。他原本还担心李斯会反对文华府的设立,毕竟昨日朝堂之上,李斯可是力主焚书的。没想到李斯不仅不反对,还如此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甚至连人员架构都考虑得如此周全,当真是国之栋梁!

李斯看着扶苏的表情,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个人情送出去了。

二人又就文华府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眼看说的差不多了,李斯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不知公子这里可有陛下赏赐丹药?”

扶苏一怔,剑眉微蹙,眼底闪过一丝黯然:“并无,父皇这些年对我颇有不满,不曾赏赐丹药。”

李斯心中翻了个白眼,暗道:还不喜?众多公子中,唯有你扶苏能上朝参政,就连陛下最宠爱十八公子胡亥,赏赐无数,也未曾让他参与朝政。

李斯脸上堆起苦笑,带着几分无奈:“唉,昨日我与师弟张苍彻夜长谈,他年轻气盛,精力充沛,老臣已是力不从心。为了今日能与公子详谈文华府组建方案,我便想服用一枚陛下御赐丹药提提神,谁知人老眼花,手不听使唤,竟让丹药滚落在地,被家中黄狗误食了。老臣惶恐,生怕陛下怪罪,这才斗胆一问,公子这里可有此丹药。”

扶苏摇了摇头,宽慰道:“丞相不必忧虑,您为大秦殚精竭虑,劳苦功高,父皇圣明烛照,绝不会因这点小事惩罚您的。”

李斯故作惊奇,睁大了眼睛,语气夸张:“说来也怪,这丹药不愧是陛下所赐,非同凡响,那畜生误食丹药后,仅仅过了半个时辰,便一命呜呼了!果然,这丹药福分,不是寻常生灵能够承受的。”

李斯心中暗忖:话已至此,点到为止,再说下去,恐怕就要弄巧成拙了。

倘若这番话语还无法让扶苏明悟,那他这般资质,确实难堪大任。

扶苏听罢,先是一怔,旋即心头猛然一颤,惊骇、疑虑、惶恐……种种情绪如决堤洪水般涌上心头,瞬间将他淹没。

额头上,豆大汗珠滚滚而落,脊背更是一阵阵发凉,仿佛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寒意直透骨髓。

扶苏竭力稳住心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李斯道:“竟有此等奇事?丞相,既然文华府事宜已商议妥当,我这便准备向父皇举荐御史张苍,任其为府长,秩比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