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嘿嘿……”亭长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挺了挺胸膛,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咱当年,也曾在通武侯手下当过兵。”

“跟着通武侯征战四方,也算是见过些世面。当年跟着通武侯灭燕,老头子我手刃了一个甲士,得了爵位。后来进攻代地灭赵,又宰了四个,进爵不更,也算是给祖宗长脸了!”

亭长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遗憾,

“可惜啊,齐国那帮软蛋,投降得太快了,不然老朽爵位,没准还能再往上走走。”

苏齐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暗暗咋舌。

没想到这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丈,竟还是个上过战场、杀过敌的狠角色!

“老丈您真是老当益壮,身手不凡啊!”苏齐由衷地赞叹道。

“嗨,这算啥,都是通武侯指挥有方,我们这些当兵的,不过是听令行事罢了。”

亭长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

“要不是通武侯运筹帷幄,咱们这些人,早就不知道死在哪座城墙下了。那时候,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知道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

“到了,大人您看,”亭长指着远处一片依山傍水的村落,

“就是这儿,再加上山脚下那几户人家,正好凑够陛下赏赐您的一百户食邑。”

苏齐放眼望去,只见远处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

苏齐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农田,眉头微微蹙起。

他看到的,是两人一组,一前一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里费力耕作的场景。

这般原始的耕作方式,效率低下得让人心疼。

再看那几户有牛的人家,两牛并驾,两人配合,虽比人力强些,却也好不到哪去。

亭长见苏齐久久凝视农田,以为他在盘算着食邑的收成,便笑着开口,打破了沉默:

“大人,您别看这地现在不咋样,可到了秋收,那可是沉甸甸的粮食啊!”

“每户人家,每年缴纳的田租大约是三十石粮食。您这一百户食邑,算下来,每年能有三千石的收成呢!”

“折合成钱,那可是足足九万钱啊!到时候,您是让我派人送到您的府上,还是您派人来这里取呢?”